文明热点

抗疫路上他们相伴

2020-03-05 09:41:00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护士,无法救死扶伤,也活跃在抗疫前线:为一线防疫人员免费送爱心工作餐,为疫情围困中的武汉募送物资,为不能出门的居民“跑腿”……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逆行而上,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我们。他们在疫情中挺身而出,诠释了“平凡的伟大”。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就让我们来听听三位志愿者的爱心故事。

  外卖小哥志愿者邹生福:

  能帮上忙的,就要出一份力

  ●他的服务经历:为一线防疫人员免费送爱心工作餐、承接隔离人员的物资免费配送等工作。

  ●他的感言:“人这一辈子挺长的,不能只挣钱,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3月3日一早,外卖小哥邹生福开始为眉山市桂香社区、眉山市中医院以及3个街道办的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因为居家隔离,市民一般不出来买东西,所以每次采购的物资往往很多,米、油、蔬菜等,一户人家常常是几十斤。直到晚上9点,邹生福才结束了一天的配送志愿服务,“今天送了13单,跑了100多公里。”

  尽管很疲惫,但说起志愿服务,邹生福一下兴奋起来,“我会常常参加的,因为太有成就感了。”

  疫情发生后,邹生福所在公司于2月4日组织成立“蓝衣骑士青年突击队”,因为平日工作业绩好,邹生福被任命为副队长。突击队主要是给一线防疫人员免费送爱心工作餐、承接隔离人员的物资免费配送等工作。就这样,邹生福临时转型为外卖小哥志愿者,和他一起的,还有14名同事。

  “不做不知道,一做才发现志愿者比之前每天送餐累多了。”邹生福说,自己最开始几单跑下来,喘了好久,而这是平日送餐工作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最忙的时候,一天接了60多单,光盒饭就送了200多份,全天行程接近300公里,两辆电瓶车轮流充电才跑得过来。“晚上回到家,头沾床就睡着了。”

  不久前,邹生福遇到一件暖心事。那天,他为一户居家隔离的居民送生活物资,因为东西很多,他前前后后爬了好几次楼,最后一趟的时候,这户居民把他请进家,给他递水的同时,还给他包了一个红包,“小伙子,真的谢谢你,还在过年期间,这个红包你拿着,既是感谢,也是祝你新年快乐。”邹生福一愣,没有接红包,转身迅速离开,“这种被肯定被认同的感觉,是我做外卖小哥以来最强烈的一次。”

  做外卖小哥志愿者期间,邹生福和同事们都没有接其他活儿,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接到配送任务。在一趟一趟的配送中,他逐渐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人这一辈子挺长的,不能只挣钱,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邹生福打算,以后一定常常参与志愿服务,能帮上忙的,就要出一份力。

  驾驶员志愿者赵伟:

  捐菜送到武汉,逆行者不后悔

  ●他的服务经历:募集50吨新鲜蔬菜,和其他驾驶员志愿者一起,只用22小时就送达武汉,成为“儿菜新闻”的主人公之一。

  ●他的感言:“心里甭提多开心了,觉得这一路大家这么拼,都值了。”

  还记得不久前让众多人会心一笑的《四川人教湖北人怎么吃儿菜》的新闻吗?如今,新闻的主人公之一、发起蔬菜捐赠活动并将那批儿菜运往武汉的驾驶员志愿者赵伟,在结束隔离后又开始了志愿服务。

  “真的是一次终生难忘的志愿者经历。”谈起半个多月前的“逆行”,赵伟仍然很激动。

  赵伟从火箭军某部退役后,创办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一贯热心肠的赵伟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给雅安市雨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发去短信,询问有没有公益活动,希望能参加。

  从新闻中得知武汉城区蔬菜需求量大的情况,赵伟和几位好友便在微信里讨论能做点啥。大伙儿一合计,决定向武汉捐赠蔬菜,并利用几人都是搞运输的行业优势,把蔬菜直接送过去,“我们来当逆行的志愿者。”

  川农大多营农场的杨远超种有200亩左右蔬菜,早有捐赠蔬菜的想法,但因运输等问题没有实现。找到杨远超时,赵伟原本想出钱购买,但杨远超一听是捐赠给武汉的,立刻表态要多少拉多少,分文不收。消息传开,农场所在的雨城区多营镇上坝村上百名村民自发前来帮忙,捐菜的捐菜,装车的装车,两车蔬菜不到一天就搞定了。

  上坝村村民彭友勤有16年长途驾驶经验,且多次运货到武汉,听说赵伟要当驾驶员志愿者,立刻要求参加此次行动;家住宝兴县蜂桶寨乡盐井坪村的徐斌,在微信朋友圈得知此事,作为一名长期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也主动请缨……

  就这样,赵伟和好友们迅速募集到50吨新鲜蔬菜,一起出发的,有包括他在内的6名货车驾驶员志愿者。非常时期,管控严格,长途运输面临困难。雅安有关部门及时与武汉方面进行对接,并为赵伟一行办理运输相关手续,还为他们提供了防护服。“把我们的祝福带给武汉哈。”2月9日上午,赵伟和志愿者们拉着满载雅安人民滚烫爱心的新鲜蔬菜,开始向1400公里外的武汉前进。

  “日夜兼程。”赵伟回忆,大伙儿轮流开车、靠零食充饥,只用了22小时就抵达武汉,卸货后没有休息,又立刻返回。“一去一回,只在回来时在重庆短暂休息了一下。”赵伟说,现在想来,最开心的就是他们还没有返回雅安,就收到武汉市民的感谢短信,“心里甭提多开心了,觉得这一路大家这么拼,都值了。”

  从武汉返回后,还在隔离期间的赵伟也闲不下来,他和朋友们再次募集到20吨防疫物资,由之前没有去武汉的朋友们为甘孜州送去……

  社区志愿者朱奇:

  最长“探亲假”,帮社区分担压力

  ●他的服务经历:“滞留”武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根据社区统计的居民需求物资,前往指定超市买菜买药,再逐户配送。

  ●他的感言:“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劲往一处使。这一次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3月3日,在结束当天的志愿服务后,远在武汉的朱奇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今天给7户隔离的人家送去了生活物资,从买到送走了一万多步,有点累。不过我本就是想帮社区的工作人员分担一点压力,这是我报名社区志愿者的初衷。”

  朱奇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担任飞行区管理部场务部场道运行维护养场员。今年春节,朱奇回武汉看望父母,因为“封城”滞留在当地。这个长达一个多月的“探亲假”,朱奇没有闲着。

  “在居家隔离期间,我和社区其他居民建立了一个问候群,每天互相关心、互报平安。”朱奇说,武汉刚“封城”时,只能待在家里,每天“刷着”各类新闻。当时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单位领导和很多朋友都打来电话或者发来短信问候,“一方面我很感激大家的关心,另一方面我觉得应该就了解的实际情况向大家积极说明,于是我就从普通网友变成了朋友圈的‘信息传递员’,不让一些网络上的谣言影响大家的判断。”

  疫情初期,社区没有组建志愿服务队,所有事情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来办,朱奇的母亲也是其中一员。从母亲忙碌的身影上,朱奇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巨大的工作量,萌生了当志愿者去帮忙的想法。但朱奇的志愿者信息注册在四川,武汉当时能上岗的都是当地注册的志愿者,“按规矩来。”朱奇选择当好妈妈的后盾,先把家里照顾好。

  2月中旬,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始招募人员后,朱奇第一时间报了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不添乱。”这是朱奇给自己的定位。

  这个社区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居民自发报名组成,大概有40人左右。朱奇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社区统计的居民物资需求,前往指定超市药店买菜买药,再逐户配送。居民往往会一次采购很多物资,且大部分居民楼没有电梯,很多物资包括米、面、油、煤气罐等只能靠人力搬上楼,体力消耗很大,加上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一天几趟下来,汗流浃背是肯定的。“这些事之前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做的,我们也来做,更能体会到他们的不易。”朱奇说,很开心自己能帮上忙,“这半个多月,我也有很多感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劲往一处使。这一次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记者 吴浩)

  图片故事

  “喇叭哥”志愿服务很带劲


邱时春在农贸市场用喇叭喊话,提醒大家戴好口罩。


邱时春将喇叭绑在电瓶车尾上。

  “新冠肺炎有点凶,大家千万莫放松……”3月4日一早,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防疫志愿者邱时春大爷的“电马儿”上,绑在车尾的一只喇叭循环播放着他自己编的防疫知识顺口溜。疫情发生后,62岁的邱时春大爷每天骑着“电马儿”在场镇、院落巡回播放防疫知识或劝导喊话,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喇叭哥”。 (记者 肖雨杨 摄)

  圆桌访谈

  “丢下就跑”

  值得鼓励吗

  主持人:记者 吴浩

  嘉宾:钟 平 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培训部部长

  周林波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谢 缘 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最近,各地出现不少“去派出所丢下一箱口罩就跑”“给警察丢下一袋钱就跑”“用无人机给交警送个盒饭就飞走”等类似的现象。

  对此,有人称赞说善良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人提出异议,说这样的做法常常“吓人一跳”,一旦没处理好容易出意想不到的状况,不值得鼓励。

  如何看待“丢下就跑”现象?3月4日,记者采访了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培训部部长钟平、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周林波、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谢缘。

  应该说是正能量的行为

  “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钟平说,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必须挺身而出,比如疫情下的医生、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正因为有了他们,社会秩序才得以稳定。但他们的挺身而出也会面临牺牲、面临危险。因此受到帮助的人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们、希望能有所报答,是人之常情,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我觉得这样的行为算是个人的志愿行为。”谢缘说,“做好事不留名”也符合志愿精神,新时代的雷锋也有新的助人方式,看到这种助人故事,我们作为公众肯定会被感动,这样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丢下就跑’符合传统的学雷锋精神,也属于学雷锋行为。”周林波认为,这样的行为其本意是做好事,帮助他人,其出发点是利他精神,这一点并没有错。

  不妨多注意方式方法

  “如何回馈社会可以有一些技巧,使得这种回馈能更加有效。”钟平说,“直接丢下口罩”可以做,但是如果收到的这个派出所已经有足够的口罩了怎么办?“丢下钱就跑”可以做,但是收到钱的警察没办法入公账,更不方便私人处理,那这笔钱该怎么处理?“送盒饭就飞走”也可以做,但是如果这里的警察已经订好了足够的午餐,又该怎么办?因此,不光要鼓励爱心的表达,更应该鼓励正确的爱心表达。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我们才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钟平说,比如有多余的口罩、资金愿意捐赠,那就捐到有资质的慈善机构、公益组织。这些机构能对接到有需求的地方,并且采用公示的方法,让你知道你的捐赠去了哪里、如何使用。

  周林波认为,志愿者在有序组织下,做了好事,也要自豪地告诉他人,我做了好事,并且希望能让更多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来。“我们更希望志愿者能按照既定程序,完成捐助行为,接收方也应该做好记录。”周林波说,这样也方便志愿者的管理方今后对志愿者进行嘉许,媒体也可以对这种正能量进行有效宣传,激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作为捐赠者或者服务他人的志愿者,可以多想一步。”谢缘认为,无论是捐赠者还是志愿者,都要充分了解需求,类似行为背后的初心和志愿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在做法上,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稍微多想一步,想一想怎样的方式对方更乐于接受?怎样的帮忙更合理?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名理性志愿者,提供有效的志愿服务。”

编辑:刘亚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