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热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川下一步将做些什么?

2021-03-31 07:47: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手机

  目前四川城市、主要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主要骨架已经建成,但乡镇、支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撑能力还不足。下一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在哪些方面发力?3月3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四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进行了通报以及接下来的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迫切需要与日俱增,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在会上表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重点在大气、水、工业园区等方面发力,力争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

  大气以臭氧前体物、颗粒物、温室气体为监测预警重点。为补齐监测设施设备短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为臭氧和颗粒物开展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重点区域新增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掌握温室气体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精细化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依托西南预报中心,开展区域、城市及区县三级监测网络提升预报能力,打破7天预报周期的技术瓶颈,构建15-45天的空气质量潜势预报体系,进一步推进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

  “水环境监测在重点流域、跨界流域新增多项指标,监测触角进一步向乡镇下沉。”雷毅指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增加特征污染监测指标,在重点流域及其支流,新建水质自动站30个,在省、市界增加重金属、有机物等水质自动监测指标,提高流域突发污染事件追踪溯源技术,提升流域综合水质预报预警能力。形成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开展浮游动、植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试点监测,新建富营养化自动监测站,实时反应水域内藻类生长状态,为水体营养化防治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完善市级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新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50余个,实现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监控基本覆盖。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完善流域水文水环境数值预报模型,实现3天精细化预报和未来4-8天趋势性预报。探索建立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的多模式预报系统,实现污染源排放、地表水水质等全过程监控预警。

  “我们还将以重点园区、重点监管企业、新型监控手段为突破口,推进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雷毅表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开展固定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争取用1-2年时间实现全省重点监管企业、环保基础设施等污染排放情况远程监控。新建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监控网。到2025年,在全省部分重点化工园区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或复合站20个,在其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对园区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和评价,梳理园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清单,做好环境风险防范、环境事故应急预警,用监测数据倒逼产业园区绿色发展,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建移动源污染监控网。在部分交通干道沿线试点建设空气自动站15个,开展细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指标监测;完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与环境质量、执法等系统数据的对接关联分析,提升精准治污能力。

  此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以数据公开和共享为基础,加强监测数据在监管执法的运用。一是依法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鼓励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拓展数据汇交和使用范围,推进跨领域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共用。二是强化监测监管协同。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管理、决策联动机制,加强监测与执法信息共享,实现“工作计划同步、现场调查同步、结论报告同步”。加强监测与管理联动,针对区域污染特征和管理需求开展专项监测。加强监测与政策联动,及时报送趋势研判、溯源分析等报告,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记者 何佳欣 张宇 摄影报道)

 

编辑:编审1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