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农村风貌整治后的草场镇龙华村七组远景一角。
“现在条件好多了,一栋栋小洋房取代了过去破旧低矮的土坯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换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汽车……”正在田间采摘枇杷的草场镇龙华村十四组村民蒲正荣喜笑颜开,感叹着现在的好日子。
蒲正荣说,村上能发生这什么大的变化,还是与村“两委”近年来实施的“诚信红线”制度密切相关。
曾经的龙华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只能解决基本吃饭问题,是远近闻名的县级贫困村、落后村。
如何摆脱贫困?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曾经,为解决这些难题,省劳模、县政协委员、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苦苦思索,不分白天黑夜,深入县内外各地“取经”。
在经过长时间考察调研后,杨利贵等人把目光放在了枇杷上。为鼓励村民们种枇杷,打消村民顾虑,杨利贵身先士卒,将自家4亩土地全部改种为枇杷,当起了“改革先锋”,并通过采取党员先行先试的模式,逐步带动一批敢想敢干的村民连片种植枇杷。
产业不是“一锤子买卖”,怎样才能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为促进枇杷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杨利贵带领村“两委”按照群众工作“七步议事法”,制定建立个人信用红黑名单、科学用水管理、水池道路设施管护、废弃果袋规范使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诚信红线”制度,明确“五个不准”,界定“红线”严格奖惩,有效解决不遵守村规民约、不按规范使用农药、提前上市扰乱市场、违背道德信誉等问题,枇杷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
2018年,龙华村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底,龙华村枇杷销售总收入超过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9元;2020年,龙华村被评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治理是基础,农文旅融合是关键。在尝到“诚信红线”制度的甜头后,杨利贵又带领村里探索实行卫生治理定人定岗制度,明确村民职责任务,告别以往的“运动式”“突击式”卫生整治老旧模式,实行人居环境示范户评选,引导村民自觉做好人居环境治理。

草场镇龙华村七组村民聂坤正在田间采摘枇杷。
同时,为让村上的枇杷产区转变为农业观光景区,真正让村民过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日子,杨利贵又带领村“两委”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
2020年,集枇杷采摘、赏花观光、枇杷深加工、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龙华村农文旅观光体验园全面完成;22021年,村游客接待中心、观光园入口道路加宽硬化、1号观景台道路美化工程陆续竣工。如今,龙华村已成为集中展示米易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休闲观光“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载体。
“‘诚信红线’制度是我们村实现长足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条路,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走下去。”看着龙华村顺利实现从枇杷园区向公园、向景区的转变,杨利贵与村“两委”一班人雄心勃勃,心中充满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