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成华区:“我年轻,我先上!”

2021-11-24 17:51:00 来源: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手机

  他们是恪尽职守的一线工作者,他们是在大街小巷默默奉献的志愿者……面对疫情,成都市成华区的青年们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光芒闪耀在抗“疫”一线。
  集结17支青年队伍凝聚青春抗“疫”力量
  面对疫情,青龙街道团工委书记邱丽嘉向辖区青年发出“勇当防疫战士”的倡议,迅速集结各行业青春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期间,我们以辖区团员青年、非公团组织为主力,组建起9支‘青年突击队’,全力出‘战’。”邱丽嘉介绍,这一支支年轻的队伍不畏严寒、日夜兼程,协助青龙街道完成了约12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并先后协助万年场街道、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邱丽嘉组建了8支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与单元楼道员、卡口查验员一起,形成闭合防控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放哨、有效联动、群防群治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青年志愿者们还协助23个无专业物管的老旧院落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在小区院落、商场、地铁站等区域向群众进行防疫宣传和行为劝导。
  “徐阿姨,你要的蔬菜买到了。如果还有什么需要都跟我说,我会尽力帮你办好的。”为解决居民“宅”在家的后顾之忧,邱丽嘉带领辖区青年志愿服务者,充当“爱心跑腿员”,为居民提供代购米面果蔬、生活用品,代取快递等便民服务70余次。“我们年轻人多跑跑,居民就可以安心在家,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邱丽嘉说。
  主动请缨夫妻携手战“疫”一线 
  11月5日,沈芸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加入到二仙桥街道青年突击队中。在理工东苑,沈芸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居民做核酸检测,同时维持好现场秩序,帮助医护人员录入信息,并耐心地为居民进行流程讲解和心理疏导,积极为居民做好解释工作。
  “阿姨,你们全家都做完核酸检测了吗?”当晚11点,沈芸再次进入理工东苑,逐户排查,确保所有居民“应检尽检、不漏一人”。而此时他身着的防护服因不透气,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已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冬夜寒风一吹,冻得他有些哆嗦,但他没有一丝怨言,继续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无论何时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青年突击队就要勇往直前!”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组织、引导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外,沈芸还积极投身到小区的物资保障工作中。每天大量的外卖、快递等物品,他都主动协助配送,将物品按楼栋做好分拣,再帮助将物品放到指定单元,实现无接触配送。
  连日来,沈芸始终坚守岗位,一直没有回过家,他的妻子是金牛区医务工作者,也主动报名参加了核酸检测采样小队,夫妻二人在各自的阵地并肩作战,用“小家大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坚守。“我们夫妻俩都在抗'疫'一线,虽然有些亏欠家中老人和小孩,但是相对于整座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来说,这点辛苦不算啥,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战胜疫情!”沈芸说。
  95后抗“疫”志愿者不敢接听父母视频电话
  “我年纪小,我先上!”这是白莲池街道将军碑社区工作人员于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95后的社区工作者,于楠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踏实勤勉,经常深入居民家中去了解、收集并解决问题。提起这个元气满满、爱梳马尾辫的小姑娘,居民们都竖大拇指。
  疫情发生以来,于楠全力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为了做好人员排查,她每天要接打200余个电话,手机在冬天里打到烫手,成了真正的“热线”。“有几天可能拨打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一度导致我手机号被‘封’掉。”提起这段抗“疫”中的“小插曲”,于楠忍俊不禁。

  

  11月7日,白莲池街道抽调工作人员协助二仙桥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于楠再次主动请缨。从11月7日到16日,于楠连续十天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在理工东苑抗“疫”一线,协助核酸采样和小区管理工作。
  由于长时间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于楠的脸上被勒出一道道红印,久不散去。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后她都拒绝和父母视频通话,只是在电话里轻描淡写:“我都挺好的,不用担心。”
  “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志愿者,本轮疫情就像是我的‘考卷’。我愿意用青春书写忠诚,以奉献诠释担当。”于楠说。
  不分昼夜使命必达志愿者勠力同心抗疫情
  本轮疫情发生后,双水碾街道团工委书记何冬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将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青春力量集结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出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
  11月4日开始,双水碾街道陆续接到协助万年场街道、二仙桥街道疫情防控的任务,何冬梅率先集结了辖区30余名青年志愿者前往,协助兄弟街道开展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搭设帐篷、物资搬运、秩序维护、人员引导、信息登记……她和这些青年志愿者一起连续奋战了好几天,最长的时候有30多个小时没合眼,但她仍然坚持冲在第一线。
  11月8日,双水碾街道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回到街道,何冬梅又带领着青年志愿者穿梭于各个小区楼宇之间,协调物业合理分配各楼栋检测时间段,并挨家挨户通知居民。深夜,刺骨的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但连续工作多日的何冬梅没有丝毫怨言。“作为基层团组织的一员,能熬夜、肯吃苦,不怕困难,具有'豁得出去'的劲头,这才是我们该有的精气神!”

  

  为了摸清封控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群体的生活情况和特殊需求,何冬梅随即组织街道的青年志愿者开展电话慰问和心理疏导。“隔离期间,居民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也是特别需要安抚的时候。”何冬梅说,针对群众的需求,他们还主动做好服务,经常“送货上门”帮助小区居民解决难题。“有居民为了表示感谢,替我们买了热气腾腾的奶茶,虽然婉拒了,但志愿者们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大家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在抗‘疫’一线,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充分展现出咱成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何冬梅说。
  90后女孩不忘初心今日再度报道
  “我当过护士,有核酸采集经验,如果你们需要替换,我可以上!”11月8日,25岁的新津女孩龚毅,在网上看到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11月9日一早,她便从新津赶往保和街道和美社区,穿上防护服协助做核酸检测登记工作。

  

  龚毅说,她之前是一名护士,去过湖北支援,因此相对来说比较有经验。“我知道这个时候医护人员一定非常辛苦,哪怕来替换他们休息一下下也好。”
  “您好,请出示健康二维码就可以了”“您好,用二维码登记过信息吗?”下午1点,从早上开始,龚毅已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持续了近5个小时,稍微有些疲惫的她仍一遍遍地大声重复着。“我这根本不算什么,跟我一组正在进行核酸采样的小姐姐,从昨晚11点到现在就没休息过。”说罢,龚毅朝着旁边竖起了大拇指。
  待负责区域的居民全部检测完成后,龚毅脱下了三层防护服、摘下手套和口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新津。回忆起来,仍然充满了感动,无论是满脸勒痕、因脱水而泛白双手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四处奔波的各个岗位的志愿者,都让她充满了力量。“我觉得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为了这座我们爱的城市,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之名贡献防疫力量

   

  

  “同学你好!请先打开健康码……”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的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志愿者们耐心指引大家完成核酸检测预检扫码,并维持现场秩序,而电子科大大二学生张念恒就是该点位志愿者中的一员。
  “看到成华区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加入到其中,正好我们学校也有核酸检测点位,我就先过来了。”张念恒说,这是他第一次当志愿者,也是第一次让他切身体会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学校通知要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就集结了80多个志愿者,这让我非常触动。”
  11月9日凌晨1点20分左右,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全部结束,张念恒也回到了宿舍。“今天很自豪!我们虽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可能很多工作都不懂得该怎么做,但是我们依然希望用自己年轻而有力的肩膀,扛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接下来,我会去到社区当志愿者。”
   95后女孩背着50多斤重消毒液爬7楼消杀
  冉妮,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这个出生于1996年的“95后”女孩,在疫情防控期间,用90多斤的瘦小身躯,背起重达50多斤的消毒液桶,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居家环境消杀和转运工作。
  11月2日,冉妮上完白班,正在家准备晚饭,接到了加班支援的通知。
  当她10分钟后赶到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只有一个外援救护车司机在等她。其他同事已经出发了,这意味着,冉妮要一个人完成采样、环境消杀和转运至隔离点的工作。
  “既然接到任务了,一个人也要出发。”装满消毒液的桶有50多斤重,冉妮却是一个身高只有160厘米左右、体重90多斤的女孩子。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她背着消毒桶,提着二级防护服、核酸采样物资,出发了。
  穿上防护服的她,进门后,先为居民做核酸检测采样,然后,对居家环境进行消杀,接着,将她负责的居民转运至指定的隔离地点。
  环境消杀时,每个家庭平均需要十多二十分钟时间,冉妮要背着五十多斤重的桶,认真仔细地喷洒消杀。那一晚,冉妮用光了四五桶消毒液。“有电梯的小区还好,有的老旧小区没电梯,偏偏又在7楼顶楼。”冉妮说,爬楼实在背不动了,会停下来几秒钟,弓着背,深呼吸,然后又继续往上爬。

  不止背消毒桶,每一批次转运结束,趁着救护车整车封闭消杀时,冉妮还要准备下一批次所需要的物资。想到司机师傅已经连续开了一天车,冉妮主动承担起交接核酸采样标本到区疾控中心的任务。
  几乎持续了12个小时的转运工作,在11月3日上午暂时告一段落。
  11月4日白班结束,晚上8点半,冉妮又和同事们去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培训街道办、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信息登记,协调物资,清点、核对和交接采样标本,一直忙碌到11月5日下午2点半。
  疫情发生后,连轴转成了冉妮和同事们的常态:不是在值班,就是在转运人员、环境消杀,或者在社区做核酸检测采样。
  据了解,今年是冉妮到跳蹬河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第6个年头,此次疫情发生后,除了背着50斤的消杀桶到转运人员家中展开消杀工作以外,冉妮连续转运超过12小时,参与转运12次,她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即使累到身心俱疲,也从未叫苦叫累。
  她总是说,“我的同事们都很辛苦,我还可以再坚持。”
  他们只是“战斗”在抗“疫”一线青年们的缩影,还有更多成华青年正在默默付出着,感谢你们,成华因你们的存在更温暖!

编辑:严姝玲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