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深挖本土文化 成都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特色站点建设之路

2022-01-20 15:1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新津区文明办)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五津街道抚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新津区文明办综合考虑区位优势、阵地集群、交通便利等多方条件下,与抚江社区“绿溢抚江”文明实践站联合打造建成的。区级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内设接待展示休息区、多功能活动室、市民文明大讲堂、志愿服务孵化站、中心办公室等多个功能区,指导成立了新津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打造了“牵手新津”文明实践活动项目。

  近年来,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挖本土绳编、剪纸等非遗文化要素,链接“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谢斌老师育儿说”“李萍读书会”“罗成刚童谣吧”等8个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剪纸艺术家高慧兰、非遗绳编传承人杨文艺等8名文化名人的引领作用,组建高慧兰剪纸队、杨文艺绳编队等文明实践特色队伍,联合县教育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依托新津剪纸艺术家高慧兰的剪纸公益广告工作室,挂牌成立了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剪纸特色实践基地,带动基地常驻志愿者20余名,社会志愿者80余名,形成了“剪纸课堂”“公益剪纸”等常态化品牌项目,开展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达100余场次,服务群众1.5万人次,以“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催化本地志愿服务发展,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同时,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区文明办、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在广泛倡议动员的基础上,依托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党群服务中心、医药行业协会、爱心商企在全区范围内建设首批14个“爱心驿站”,并不断深化探索,推动“爱心驿站”从最初只关注环卫工人的1.0版本,升级成为关注更广泛人群的2.0版本。在沿街的药店、商家、单位的爱心驿站建立“志愿服务微窗口”,提供“冷天一杯热水”“雨天一把雨伞”“累了一处座位”等10项随时随地随处的“微服务”。“爱心驿站”以微窗口,微服务的形式,以“微”见“著”,降低志愿服务参与难度,提供志愿服务参与路径,迅速引爆本地志愿服务热度,大大提升各类主体的参与热情,累计动员2000名社会志愿者、25个爱心商企、15个部门单位参与其中,提供微服务7000余次。

  此外,新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强化专业资源整合,内部联动团委、本土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等主体资源,外部引入爱有戏等专业平台,展开研判共创,孵化“妇儿类志愿服务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企业志愿服务协会”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7支,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队200余支,给30支精准对接社区点位需求的队伍授旗并给予政策支持。打造“童绘家乡”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小小志愿讲解员”“亲子同乐”“花儿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通过家长带领孩子亲身参与社区丰富多彩活动,培育“小小讲解员”“环保小卫士”“小小劝导员”等100余人,通过主题活动让更多新津人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关心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汇聚时代正能量。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