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平安家庭建设的引路人——记“达州市平安家庭”之廖小林家庭
2022-03-01 11:29: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达州讯 廖小林,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大竹县东柳街道汇河社区党委书记;妻子周小梅,43岁,群众,现在大竹县家乐福超市务工。夫妻两人在工作中相互理解,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注重家风家教的传承,尊老爱幼,讲究传统礼节。积极帮助邻里,热情解决大家的问题,积极宣传平安家庭,大到抗击疫情,抢险救灾,小到家庭教育,邻里关系。夫妻协力构建平安家庭。廖小林同志经常加班处理一些村里的突发事件,妻子周小梅都非常理解,默默把家里的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甘愿做丈夫背后的奉献者。

  记者好不容易把汇河村党委书记廖小林这个大忙人约到,要他讲起自己的家,这个向以工作雷厉风行著称的汉子似乎有些害羞,又饱含着坚定和骄傲。

  廖小林话家风

  一提到廖小林家,廖小林感慨道,“我是1978年冬天出生的!”。记忆中,爷爷和父母那两代人,都是家徒四壁。我没见过爷爷,只知道父亲八岁那年他就去世了,奶奶很了不起,独自拉扯着父亲坚强度日,六十年代很多人上不起学,她还让父亲读完了初中,父亲刚成家时,家里住房破旧,东拼西借,发奋要靠自己的双手盖房子。现在这一楼一底的瓦房,最初连瓦盖也没有,很多年都是那种“屋漏便逢绵绵雨”的日子,每遇下雨就用盆用桶接。为了还债,为了给房子添上瓦盖,父母亲起早贪黑经营着土地,我还记得母亲凌晨2点就去割油菜。也是在我几岁时,房子有了,奶奶也去世了。我很敬佩我的外公,他没嫌弃我父亲家贫。别人说他糊涂到把女儿嫁到同一个生产队的穷小子,外公却说:“人不怕穷,只要有志,只要勤奋,就会有作为。”外公的父亲是早年村上的教书匠,所以生活在书香世家的外公也非常爱学习,耳濡目染,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满腹诗经,对“四大名著”、《增广贤文》《资治通鉴》《三字经》《千字文》《教儿经》等甚是娴熟。小时候,我总是依在外公膝下听他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凿壁偷光”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爷爷奶奶和外公他们那一辈身上那种勤勉坚韧的基因,从我父亲母亲身上,在传承。你们看,我的父亲母亲年近七旬还依然热爱劳动,每年种着几亩田地,还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去年我上大学的儿子廖其龙为了让爷爷奶奶生活里轻松一点,在网上给买了台洗衣机,快递都送到家了,爷爷奶奶硬是逼着叫退了回去。他们说,现在我们双手还能洗得动衣服,没有必要多花那些钱。这就是我的父辈们,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父亲母亲话家风

  一提到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两位老人感慨道:“我们这一辈子能活到今天赶上国家在强盛,已经是很不错的福气了。我儿子廖小林还算争气,小时候是个品行好、爱上进的的孩子,长大了也能吃苦。那些年,办养鸡场、外出打工、回老家考教练,后来当村民组长到现在当村党委书记,都是党和政府培养得好。我们就希望他用所有的精力多给党做好工作,多给群众办些好事。我们也很满意儿子找了个好媳妇。我这儿子勤俭,媳妇也很贤惠,她在城里超市上班起早贪黑还操持了所有的家务,对我们也很孝顺。村里的人很羡慕,我们经常听到村民夸我的儿子和媳妇。媳妇还常对我们说,小林这些年在村里搞扶贫、帮企业谋发展,为老百姓修路、抓经济,这些年,让汇河的村民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群众日子越来越好,我们全家更要支持他。”

  儿子廖其龙说父亲

  一提到自己的父亲,儿子廖其龙说:“我的爸爸是我的偶像。我现在只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做团支部书记。爸爸跟我有个协议,就是比哪个获得的奖状多。”爸爸很多那些“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奖,我现在还比不了,我才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将来我的奖会比他多!前几天,爷爷68岁生日,爸爸在村上忙工作走不开,这么近都没能回家吃顿饭。全家给爷爷过生日,就缺他一个。爸爸很愧疚,我们都理解爸爸,但我们这一代,就是我的同学中也有人觉得像我爸爸这样工作的人太理想化,他们这样做价值在何处。爸爸平常对我的教导我要听,我也找机会参与到爸爸的工作中。刚发生疫情的时候正当春节,我约上几个同学参加了村里的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在一个晚上要为所有的村民注册健康码,我们和爸爸一起熬更受夜战通宵。还有这次庙坝洪灾,爸爸也同意了让我参加抢险救灾。我亲身经历我感受了爸爸他们的工作,体会到了他身上那种热忱和拼劲。我看到了所有的群众需要爸爸这样的党员干部,家乡需要这样的党员干部。群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爸爸他们身上,这种需要就是爸爸的价值。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就要象爸爸那样受到老百姓的称赞,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同事说廖小林

  一提到廖书记,“多年的工作,我对廖书记的情况了解颇多,今天短暂的采访令我尤为吃惊的是,廖书记的儿子和很多大学生比起来,眼里更多了一种奇异的光,我读得出那是一种自信,还有坚定和奉献,甚至就活脱脱又一个廖小林的影子,抑或更多一些闯劲。我明白,这几代人直到这小伙子身上,就是这廖家的家风在一代一代传承,在一代一代地丰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就是在这样的传承里变得越来越美好。”(达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龙 图片由廖小林提供)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