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打造宜居宜业纳溪

2021-11-26 11:5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泸州讯(王超明 张勇 郑义昶 曾运吉)“时而奋起互相争食、时而悠闲栖息水面、时而成群翱翔天际。”入冬以来,数百只红嘴鸥来到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去滨江路喂鸥成为当地部分居民群众的必修课。当地林业部门相关人员表示,红嘴鸥这类亲人鸟类首次在纳溪集群越冬,与长江水和永宁河日益清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密不可分。

  那么,纳溪能够保持山美水清的“环保密码”到底是什么呢?融入自然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或许能给出答案。

  两项改革以来,纳溪区坚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作为补齐生态短板的重要任务,突出抓好“添设施、强管理、优环境”等环节,深入推进乡镇市政设施和村镇建设管理工作“补短提质”,全力推进大气、污水、垃圾治理建设,全力促进现代生态新城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设备不歇气 污水变清水

  上午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花田酒地赏花,下午到“西蜀玉珠”凤凰湖游玩,第二天在“全国茶乡精品线路”梅岭茶叶公园经典打卡地打卡,随后前往“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大旺竹海洗肺……沿途如诗如画般风景是纳溪区污水处理团队对当地绿水青山的悉心呵护的有力见证。

纳溪区污水处理厂一角

  纳溪区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纳溪麒麟广场旁,占地52亩,隶属于泸州市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采用较为先进的A2/O污水处理工艺,项目将污水处理厂与园林景观有机结合,使污水处理厂成为一个花园式建筑。

  据悉,自2017年8月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以来,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2.75万吨/日,完全满足目前城区污水处理需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场内正在进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建成后纳溪处理能力将达到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周围水体环境,对水污染治理,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区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乡镇污水也不能例外。在10个乡镇,37座污水处理厂站全天候稳定运行,不仅全面提升了水体环境质量、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环境保障。

  11月10日,笔者在纳溪区大渡口镇一污水处理厂看到,一泓清水哗哗作响,从蓝色瓷砖铺就的水渠口流淌出去。在站内逆着水流往进水处寻,发现同样哗哗作响的,是一股暗黄浑浊的水流。纳溪区大渡口镇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拿起两个矿泉水瓶说:“你看,这分别是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

  为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纳溪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全域污水治理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分解目标节点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亿元,新建镇村市政污水管网167公里、污水处理厂7座,全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能力达到11130吨/天,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

  线上线下相结合 水质监视全天候

  纳溪区将污水处理厂站接入大数据平台,依托视频联动、智能在线监测分析等技术,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提高管理效能,确保生产安全和出水水质。

  “过去,对每个污水处理厂完成一次人工巡检起码需要1小时,现在依靠智能系统,像运行异常、污水溢流等问题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安排处理,安有在线监测实施设备的污水处理厂能远程获取数据信息,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效能。”纳溪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开展工作时就好像有了“千里眼”,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控污水处理厂的数据运行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近年来,纳溪区投资600余万元,对镇、村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实时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平台,接入市级监控平台,实现市、区、镇三级数字监管平台联网、监管力量联合、应急处置联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监管,为推进水污染治理织好了严密的“防控网”。

  信息化监管的同时,纳溪区成立了区、镇、村(社区)三级督导组,对全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进行常态化督查,建立智能监管和人工督查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弥补智能监管的盲区,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新城”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