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

蓬安县“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新模式 文明乡风扑面来

2021-08-25 16:0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南充讯(蓬安县文明办)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蓬安探索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全面发展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创新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善治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强党组织 乡村治理有力

  过去的巨龙镇羊角嘴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土地撂荒严重。近年来,该村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模式,与丰收村合并后,通过大力发展粮油、生猪、晚熟柑橘、水产四大产业,建成占地6000余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60万元,村民年均增收1100元。

  羊角嘴村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喜全介绍,该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职一肩挑”,从优秀本土人才中选配产业专干,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杨家镇伏岭村留守儿童在儿童之家做手工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抓好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近年来,蓬安县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确保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和党员发展专项计划,稳步推进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深入实施“选派乡村振兴重点村第一书记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

  自治添活力 乡村治理有效

  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离不开群众广泛参与。近日,一场面对面、接地气的“坝坝会”在锦屏镇金凤村召开。坝坝会上,镇村干部与80余名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想办法、找思路。

徐家镇青云村召开村民坝坝会

  “村民的事,村民商量着办。”蓬安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群众自治为基础,引导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自己说了算。

  蓬安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级治理制度,“四议”即涉及村子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两公开”即实行村级重大事务决议内容公开和党务公开;“一监督”即村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要自觉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让村民在村级事务处理中积极参与、民主决定、共同制定、共同遵守。

  法治强保障 乡村治理有序

  日前,兴旺镇三青沟村村民邓敏来到村上的法律服务中心,向村里的法律顾问江浬求助。江浬针对邓敏关心的问题一一给出了详细解答。

  “现在邻里纠纷、事故赔偿等,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法律顾问来咨询。”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告诉大家,该村注重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由村党支部书记、法律顾问等组成的“365”法律调解工作室,通过法律途径化解一件件矛盾纠纷,让矛盾不出村。

  三青沟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是蓬安依靠法治让乡村治理更有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蓬安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普法“六个一”工程,持续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开展法治示范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进“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鼓励乡镇(街道)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优化乡镇司法所、警务室设置,实现“一村(社区)一个警务助理”“一乡镇(街道)一个司法所”。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一体化,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坚决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德治扬正气 乡村治理有魂

  几年前的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问题村”,村民之间攀比风气重。为切实整治这些陈规陋习,蓬安县纪委监委联合相如街道办,在油房沟社区开展了“积分制”管理、“红黑榜”试点工作。

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新貌

  在蓬安县纪委监委和相如街道办的督促和带动下,油房沟社区以村级建制调整为契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助推乡村振兴为抓手,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和人民智慧,结合社区存在的问题、旧习,有针对性地制定村规民约等行为准则。利用“积分制”等新型管理方式,量化考评标准,奖惩并举,树立了正反面典型,激发创先争优意识,提升村民道德文化水平,营造文明乡风。

  “油房沟社区的成功经验正向全县推广。”蓬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德治扬正气,健全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规范,构建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村民说事厅、道德讲堂、公约上墙等方式,让乡村治理有魂。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