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

隆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展现创建实景全图

2023-08-08 14:1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内江讯(曾品杰 舒钰)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2023年度工作推进会于2月17日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助推全市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隆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独具特色,通过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站点、品牌、队伍建设,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主流价值践行、优质文化供给、服务惠民暖心、阵地提质增效、品牌效应提升6大行动,利用线上指挥统筹、线下活动开展、融媒宣传造势,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中心+所(站)互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全面展现“文明接地气,实践冒热气”的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实景全图。

  实景之一

  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为民服务的“隆昌品牌”

  回放 2016年,在隆昌市古湖街道观湖社区,居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戴着红袖章、拿着记录本的志愿者。这支由社区干部、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成员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3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居民需要帮助的地方。胡宾武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说:“我们志愿者日常的工作很繁琐:安全隐患的排查,居民纠纷的调解,噪声污染的治理,甚至是哪家老人需要帮忙换一换灯泡……”深入实施“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项目,古湖街道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志愿者聚集在一起,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网络化、精准化、常态化。

  “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是以“四川好人”“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黄位民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活动载体。2016年,隆昌市古湖街道在康复西路社区试点设立了“黄位民志愿服务超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7年,“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正式成立。

  隆昌市“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项目运行坚持“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各类网络平台的传播作用,开通微信公众号,形成“1+13+2”的微信矩阵,同步上传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招募信息和计分情况。同时,运用公示栏、黑板报、文化墙等宣传载体,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实时对“点亮微心愿”个性服务以及扶贫济困、医疗陪护、政策指导、就业帮扶等专业定制项目进行跟进管理,对群众反映问题、咨询政策、寻求帮助等诉求,做到“直查快办”,促进志愿服务高效精准开展。

  据统计,“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志愿服务项目建有志愿服务V站25个,志愿服务队231支,志愿者总数1万余人,在社区建有志愿服务“爱心超市”2个,建立“两分三定四换”的“234”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项目成立至今,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2万人次,认领群众微心愿3672件(次),完成项目内容461个,服务项目包括关爱未成年人、关心孤寡老人、帮扶青年就业创业、调解居民纠纷、解决辖区群众生活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2020年,“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隆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万余场次,服务群众50万余人次,获评国家、省、市级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59个。

  实景之二

  田老师道德讲堂:成风化俗的“隆昌路径”

  回放 2017年,隆昌市界市镇成立“田老师工作室”,开展服务群众、德治建设、促进和谐等工作。镇里包家山村有两家村民,多年前因为琐事积怨,几年来见面就吵架,虽然村干部多次调解,但是两家之间的纠纷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让两家人坐在一起,田老师反复到两家做思想工作,他不顾自己身体的不便,来来回回跑了十多次,终于使两家人的态度开始缓和。田老师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耐心地对两家人进行疏导,最终两家人相互理解,重归于好。

  如今,“田老师工作室”已经演变为“田老师道德讲堂”。界市镇以“四川好人”、内江市道德模范田云清的名字命名该阵地,紧扣“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德治建设、促进和谐”目标,由田云清担任党群连心员,吸纳60余名“五老”人员,主要围绕宣传党的政策理论、传承经典国学、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调解邻里纠纷、歌舞器乐培训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开展“微讲堂”“微互助”“微项目”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截至目前,开展“田老师道德讲堂”189期,受益群众和青少年1.8万余人。“田老师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0年度内江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田云清本人肢体残疾,儿子患脑瘫,常年需要人照顾。近年来,界市镇党委政府始终关注田老师家庭,从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经济资助等方面给予帮扶,扶持田老师家庭走出了生活困境。为回馈党和政府的帮助,田云清主动请缨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并动员界市中心校退休老师蒋玉方、老党员杨圣章等40余名“五老”人员发挥余热,在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中传播正能量,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

  目前,隆昌依托全市30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道德讲堂2600余场次,通过道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实景之三

  乡村茶馆讲习所:宣传宣讲的“隆昌实践”

  回放 在隆昌市龙市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龙市大桥,见证了井隆古道的沧桑之变。时间来到2019年3月,大桥旁的河心小洲上,龙市镇“乡村茶馆讲习所”挂牌成立,给井隆古道嵌入一道新时代的文明风景。2022年11月9日下午,隆昌市“巾帼心向党 礼赞二十大”主题宣讲活动走进这个讲习所,12张四方桌放置其间,桌上盖碗茶暗香浮动,30余名茶客谈笑风生,内江市国鼎德育普法传薪队负责人程从刚从家庭教育和孝道家风两个方面为大家进行深入讲解,他以幽默风趣、接地气的语言向现场群众讲解为什么要讲家教家风,家教家风讲什么,如何讲家教家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在茶馆里开展宣讲,不仅方便了我们,还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家风家教宣传得真好,说的话也听得懂”……宣讲活动在一片赞扬声中结束。

  为推动党的理论在基层走“活”更走“实”,隆昌市结合实际,创建了“乡村茶馆讲习所”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将宣讲阵地搬到基层常见且群众乐于前往的场所,以多样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

  乡村茶馆讲习所将乡土文化中的“吃茶讲理”古意新用,把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相融合,以“面对面、心贴心”“乡音话乡情”的全新理念,通过话家常、聊历史、讲故事的方式融入理论宣讲,“茶客”既可以是听讲者,也可以是分享者,打破了“你讲我听”的传统宣讲模式,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聊明白,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真正让主题宣讲“活起来”,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

  龙市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受到群众好评。2022年4月初,隆昌市委宣传部牵头,印发《开展“乡村茶馆讲习所”理论宣讲示范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室(文化院坝)、道德讲堂、党员电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村(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农民夜校等基层阵地,或改造老旧茶馆,打造形式多样的乡村茶馆讲习所。2022年10月,全市26个乡村茶馆讲习所陆续在各镇(街道)选址挂牌,开展常态化宣讲,群众可以在讲习所内喝茶、听故事、听宣讲、看表演。围绕“茶碗飘出文明风,说理伴飞新思想”志愿服务项目,乡村茶馆讲习所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景之四

  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基层治理的“隆昌探索”

  回放 “参与森林防火存入2分,参加志愿服务存入2分,担任文明劝导员存入2分……余额21分。”这是笔者在隆昌市古宇村看到村民张林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志愿者积分卡”上的积分记录。“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一个‘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村党委书记赖勇站在全村志愿者积分卡公示栏前,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古宇村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的管理细则,“文明实践积分细则有37项,包括环境卫生、邻里守望、依法守法、积极参与村上事务等方面,村民参与细则内任何一项内容后,经本人申请、村民小组上报、村‘两委’核实公示后,即可获得相应积分,累计1年积分后,可兑换食用油、洗衣液、酱油等生活用品。”

  隆昌市广泛推行“四个一”文明实践积分制,以“一约、一卡、一市、一榜”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行“政府撬动、爱心捐赠、积分补贴、居民收益”的积分兑换模式,确保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稳定可靠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约”即明确积分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据此制定积分细则,把村民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转化为积分;“一卡”即建立积分档案,明确积分对象主体为村(居)民,家庭各成员积分计入家庭单位,建立积分台账,定期进行公示;“一市”即设立爱心超市,当村民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相应物资;“一榜”即倡导向上向善,对“积分大户”或事迹特别突出的个人或家庭设置善行义举榜公示先进事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予表彰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

  实施“四个一”文明实践积分制以来,隆昌市乡村治理的宽度和广度显著提升,群众广泛参与积分管理,自发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活动,不仅激发了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而且提高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综合管理能力,孕育出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市办理积分卡1.8万余张,服务群众7.5万余人,开展积分兑换320余场次,兑换物资价值40余万元。

  2021年,隆昌市“四个一”文明实践积分制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先进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

  实景之五

  花儿微公益:项目孵化的“隆昌特色”

  回放 2022年12月31日,隆昌市妇联携手隆桥幼儿园共同举办了“红红火火过新年”元旦亲子手工活动,40组家庭参加活动。活动伊始,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热身游戏,充分调动了欢乐的气氛。游戏环节过后,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开始制作可爱精致的兔子花灯,一盏盏花灯陆续诞生,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纷纷向手工老师和家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近年来,隆昌市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进一步坚持价值导向,突出以文化人,弘扬时代新风,设立于2016年的“花儿微公益”志愿者服务项目就是“六微一评”的一大亮点。

  “花儿微公益”志愿者服务项目由隆昌市文明办和市妇联牵头,市检察院等17个部门联合实施。项目于2016年启动,主要围绕留守妇女、儿童开展“莲姐讲家风”“莲姐亲子汇”“莲姐慧学堂”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采取理论学习、技能指导、实践拓展、帮扶济困、关爱他人、心理疏导等方式,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宣传、教育、保护妇女儿童。项目通过道德讲堂、文明实践微讲堂、妇女微家、儿童之家等平台开展法律知识讲座500余场次,服务群众17万余人次,极大地动员了一批社会组织加入妇女儿童工作,累计筹集物资价值62万余元,关爱困境妇女儿童1200余人次。项目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内江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隆昌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等称号,项目实施经验材料《“小”公益撬动“大”力量》《巧用“互联网+”开展妇联工作》被媒体广泛报道。

  截至目前,隆昌市先后孵化打造了“小马工作室”“童伴驿站——暑托班”等28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依托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累计403万小时。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