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的一枚璞玉——记“中国好人”蒲玉
2025-02-12 19:2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讯(罗园)“屈爷爷最近24小时排便困难,老人家很焦虑。”“母阿姨的烤火炉坏了,需要维修。”……2月初的一天早晨,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护理部晨会正在进行。一位身着浅蓝色护理员工作服的中年女子正神情专注地聆听各组组长的反馈。听完后,她认真叮嘱道:“大家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我们照顾老人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好他们的情绪。”
蒲玉为长期卧床的老人拍背排痰。受访者供图
她叫蒲玉,是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的护理部副主任。从业9年多以来,蒲玉从行业新人成长为行业能手,用爱与耐心温暖了这里的老人们。近年来,蒲玉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最美职工”,并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偶然入行 坚定选择
时光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蒲玉出生在通江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在乡土间摸爬滚打。14岁那年,父亲骤然离世,作为长女的她,毅然和母亲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
2015年6月13日,蒲玉作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她放弃原有的工作,通过招聘踏入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开启养老护理工作生涯。这个决定遭到家人极力反对,在他们眼中,这份工作又苦又脏又累,待遇不高还容易不讨好。但蒲玉心意已决。
然而,上岗第一天,现实就给了她重重一击。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这里生活着特困人员和社会养老人员。许多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脑瘫、脑梗等疾病,大部分生活无法自理。
给偏瘫老人喂饭,食物被吐出来,还夹杂着呕吐物喷了她一脸;照顾瘫痪且神志不清的老人,不仅要面对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甚至还要处理老人满手抓粪便的情况。这些场景,都远远超出蒲玉的想象。第一天工作结束吃晚饭时,她忍不住呕吐起来。
“失能老人的照护工作,又脏又累只是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难以接受衰老和疾病带来的无力感,会出现情绪低落、性格暴躁等心理问题。”蒲玉回忆起刚入行时的经历,坦言自己也曾委屈,无数次闪过放弃的念头。但在与老人们朝夕相处中,她看到了他们被年龄和疾病折磨的痛苦,对他们的心疼战胜了一切,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念。一个月后,她逐渐适应,决心在这个行业深耕,让老人们在这里安享幸福晚年。
此后,蒲玉开启了自我提升之路。她利用多个网络平台学习养老护理知识,还时常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女儿请教专业问题。经过几年不断学习与实践,她终于成长为行业能手。
坚守岗位 应对挑战
工作9年多来,蒲玉几乎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到岗,日复一日照顾着100多位身患各种疾病的老人,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考验。老人们身体疾病多,心态也不稳定,自卑、焦虑情绪常见,有的还会抬杠、不配合治疗,给护理工作增添了诸多麻烦。
面对这些难题,蒲玉始终保持十足耐心。她深知老人的不易,总是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安抚他们,宽慰他们症状不严重,让他们放宽心。
“真心对待每一位老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用心呵护。”这是蒲玉的工作准则,她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护理方法。护理时,她先进行情绪安抚,聊老人感兴趣的话题,引导老人进食;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坚持每天在病房为他们翻身、拍背、定时擦身体。她自豪地告诉记者:“照顾老人一点都偷不得懒,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你看,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养老中心没有一个老人长褥疮。”
除了照顾好老人们的身体,多年的养老护理工作,让蒲玉深刻认识到精神关怀对老人的重要性。她总说,养老护理工作不仅要保障老人身体健康,更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如今,在大椿养老康复中心,蒲玉从最初组织唱歌跳舞,到后来带着大家开展剪纸、插花、讲故事活动,举办游园会等,她想尽办法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
用爱陪伴 传递温暖
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中,蒲玉不仅成了老人们生活中的照料者,更是他们心灵的慰藉者。在大椿养老康复中心,老人们亲切地称呼蒲玉为女儿、幺儿、妹妹,这些称呼饱含着信任与依赖,也是蒲玉坚守的动力。
高位截瘫的黄爷爷,因一场意外导致手脚不便,大小便失禁。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老人难以接受,变得闷闷不乐、暴躁,对生活失去信心。蒲玉细心观察,发现老人原本健谈,便每天挤出时间陪他聊喜欢的话题,给予他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最终,在她鼓励下,老人主动配合康复,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而脑瘫孩子涛涛的故事,尤为动人。涛涛24岁被送到养老中心时,只能卧床吃流食,身体瘦弱。每次喂食,蒲玉一边喂,一边教他发音,还给他讲故事。一年后的一天,行动不便的涛涛突然一只手搭到她肩上站了起来,喊了一声“妈妈”。那一刻,蒲玉热泪盈眶:“就像农民看到庄稼丰收,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这些年,蒲玉深知养老行业招人难、留人难。在她所在的养老机构,多数护理员来自农村,缺乏护理经验。为此,她专门制定护理能力提升计划,手把手教学。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外出讲授养老护理课,如今已培养出300多名护理师。
“现在走到外面,会有人主动跟我打招呼,说听过我的课,还说我讲的课很接地气。”蒲玉笑着说。
如今53岁的蒲玉,仍在不断学习。最近,她正在为养老护理员三级考试做准备。“养老护理不只是体力劳动,更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问。只有持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和尊重。”谈及未来,蒲玉期盼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行业,为这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