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来了|格西王姆:“90后”藏族姑娘成为照顾63名老年人的“大家长”
2025-10-15 11:2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讯(记者 罗园)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咱四川共有3人上榜。其中,有一位“中国好人”是以“女儿心”托起“最美夕阳红”的“90后”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
在海拔约2600米的阿坝州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里,格桑花与向日葵在阳光中竞相绽放。当院长格西王姆获评“中国好人”的消息传来时,她正忙着筹备重阳节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追忆7080’情暖重阳,会办服装走秀,还有好多精彩节目,希望能给老人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在阿坝州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里,63名高龄老人在此安享晚年。格西王姆就是他们的“大家长”。“她嗓门大,心更热,既像我们的‘女儿’,又像‘家长’!”老人格伍笑着夸赞道。16年间,格西王姆从普通护理员成长为院长,用无数暖心之举,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热气腾腾。她带老人们办时装秀、拍抖音、做游戏,教他们做手指操、手工,为老人补办婚礼,还在院里开辟小菜园……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拼凑出老人们幸福的日常。
格西王姆带着老人们做手指操。(罗园摄)
这份坚守,源于格西王姆特殊的成长经历。幼年失去双亲的她,在国家关怀与亲人照料下长大。“被光照亮过,就想成为别人的光。”2009年,初次走进敬老院,看着无儿无女的老人们,她仿佛看到曾经孤单的自己,“他们晚年需要人照顾,为什么不能是我?”于是,她应聘成为马尔康市敬老院护理员。
然而,这份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当时敬老院住着百余名孤寡老人,从喂饭穿衣到处理排便,每件事都考验着耐心。起初,手足无措的她一度想放弃,甚至找了新工作,但只待了半天就忍不住返回。“脑子里全是老人们的身影,根本放不下。”从此,她彻底扎根于此。老人们也渐渐把她当成亲人,常偷偷把舍不得吃的零食塞到她手里。2019年,凭借出色表现,格西王姆被聘任为院长。
在养护院住宿楼一楼,老人房间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酥油香,没有一丝异味。被子方方正正,衣柜里井井有条,这背后藏着格西王姆的一段“较真”经历。此前,她想为老人们办一场时装秀,可租借服装时,对方因担心老人身上有异味而拒绝。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她,也让她立下规矩:要求护理团队协助老人定期洗澡、整理房间,“我要让所有人知道,只要用心照顾,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都能很体面。”
格西王姆给老人送上可乐。(罗园摄)
对老人们,格西王姆总是带着“宠溺”,时常买零食、可乐、辣条给他们解馋。有人觉得她太惯着老人,她却笑着解释:“身体会衰老,但心里的快乐不能少。老人们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我就想让他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85岁的泽郎东周老人爱抽旱烟,常把衣服弄脏,还不爱洗澡。为帮他养成好习惯,格西王姆想出“妙招”:“只要乖乖洗澡,就带你出去逛街”,有时还会用零食奖励他。久而久之,老人变得讲究卫生了。
“三点半课堂”上,格西王姆带着老人们制作手绘面具。(罗园摄)
下午的“三点半课堂”,是养护院的固定节目。老人们手持水彩笔制作手绘面具,完成作品后,工作人员会在他们的“积分存折”上贴一朵小花。“参加活动、坚持锻炼都能积分,攒够了可以换洗脸巾、奶茶等生活用品和零食。”格西王姆说,这样能鼓励老人们多参与、多互动,让生活更有活力。
每天晚上9点,格西王姆的“夜间查房”准时开始。“我摸下您的脚冷不冷?”“快睡吧,明天给您带好吃的。”她走进每个房间,轻声叮嘱,仔细查看老人的被褥是否盖好。到了半夜1点,她又和值班护理员再次查房,确认老人们呼吸平稳、睡眠安好,才放心回房休息。
这些年,养护院经历了三次搬迁,从旧楼房搬进现代化康养楼,名字也从“敬老院”改为“老年养护院”,开始面向社会接纳更多老人。其间,有企业向格西王姆抛出高薪橄榄枝,都被她婉言谢绝:“我喜欢这里,更离不开这些老人,他们需要我。”
老人们在干净健康的食堂用餐。(罗园摄)
在老人眼里,格西王姆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生活的温度。“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卫生干净了,活动也多了,生活舒心!”已在养护院生活18年的蒋永安老人说。摩尔甲和斯达甲老人也说:“有格西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年轻护工马龙英则佩服地说:“院长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她总跟我们说,照顾老人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这份责任心一直影响着我们。”
当谈及未来,格西王姆笑着说:“陪着老人们一起慢慢变老,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