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培育

心灯不灭,琴声更亮!“二胡妈妈”与她的孩子们搬新家了

2025-10-20 15:5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资阳讯(资阳市文明办)10月20日上午,资阳城区上演了温暖的一幕。从老城区南门市场一条通幽的小巷,到新城区宽敞明亮的二楼新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李月莉的“好人工作室”,在爱心接力下,完成了这一次意义非凡的搬迁。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一场爱心的传递与循环,是“德者有得”的生动体现,也为“二胡妈妈”李月莉和她守护的130多名残疾与家庭困难孩子们的梦想,奏响了崭新的乐章。

  从陋巷到广厦:新家点亮新希望

  过去的工作室,藏身于老城区的巷陌之中,是一间由学生家长低价半租半助给李月莉老师的老旧小区住房。那里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却是无数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十多年来,李月莉在这里免费教授二胡,用悠扬的琴声为孩子们灰暗的世界注入光亮,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点亮星灯的二胡妈妈”。

  如今,在资阳市文明办和拱城社区的大力帮助与协调下,工作室迎来了质的飞跃。新场地坐落于资阳沱东新城区,拥有360平米的室内空间和近1000平米的室外空间,消防设施完备,通道畅通。明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宽敞的排练厅,与昔日陋巷中的旧工作室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仅是空间的扩容,更是社会对好人善举的最高礼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爱心大迁徙:特殊行李承载沉甸记忆

  搬迁日一早,新老工作室之间便涌动起一股暖流。市文明办组织的“红细胞·好邻居”文明实践志愿者、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等全国文明单位的十余名志愿者,以及众多曾受助于李月莉的孩子们的家长,早早地聚集于此,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搬家队伍”。

  队伍中,有身着红马甲、干劲十足的“红细胞”志愿者,他们如同社会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输送着文明的养分;有满脸感激的学生家长,他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每一件物品,口中不住地道谢。

  他们搬运的,是一件件“特殊”的行李:那不是冰冷的家具,而是沉甸甸的爱心与记忆。一个个承载着无数练习时光的二胡架、一本本边角已被磨得发白的乐谱、一张张记录着成长与荣耀的获奖证书、一本本写满了感恩与祝福的留言纪念册……这些物品在人们手中轻柔传递,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传递的是十年的坚守与无数被点亮的未来。

  爱的双向奔赴:好人文化在此刻升华

  这场搬迁,是一次完整的爱心循环。曾经,李月莉用无私的爱,帮助这些残疾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找回自信,点亮他们的人生。如今,当她需要帮助时,那些被她帮助过的人和社会各界力量,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从“我帮你”到“我们帮你”,再到“我们一起传递爱”,这场“爱的双向奔赴”让好人精神得到了升华。

  市区两级文明办与拱城社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牵线搭桥”和“后勤保障”角色,彰显了政府层面对道德模范的尊崇与支持,为“好人文化”的制度化、常态化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看着忙碌的志愿者和崭新的工作室,李月莉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她动情地说:“以前在小巷子里,总觉得亏待了孩子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希望这里不仅能传出更美的琴声,更能成为传播爱心和希望的基地。”

  心灯不灭,琴声必将更加嘹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二胡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将继续用琴弦谱写一段段关于爱与希望、感恩与回报的动人故事。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