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培育

周国芬:八旬“银发党员”躬身社区践初心

2025-10-26 23:0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讯(朱乔明)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街道沙子堰社区北核苑小区,82岁的老党员周国芬是居民口中的“热心人”。自1998年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岗位退休后,她始终以党员初心扎根社区,从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到组建志愿服务队帮扶老人,用平实而坚定的行动,将温暖洒进近600户居民的生活里。

  小区改造的“主心骨”——让老旧院落焕新颜

周国芬(前排右一)组织志愿者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受访者供图

  北核苑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家属院,有近600户居民。因建成时间久,小区存在水电管网老化、路面破损、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改造”成了居民们盼了多年的心愿。2020年,在家属院管理移交社区前夕,北核苑小区启动改造工程,可由于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与居民们的协调工作成了“硬骨头”。

  当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小区召开动员会时,会场里充满了质疑的声音。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了起来。她轻轻拍了拍话筒,用温和但坚定的声音说:“同志们,我是老党员周国芬。这次改造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咱们党员应该带头支持。”

  从那天起,周国芬就成了小区里最忙碌的人。作为“老北核苑人”,她熟悉每栋居民的情况,更懂大家的顾虑,主动扛起了“政策宣传员”与“民意协调员”的双重责任,只为解开大家的心结,推动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每天清晨,周国芬就到小区院坝转悠,遇到居民有疑问,她总是耐心解答:“水管换新后不会再频繁漏水,施工时会避开做饭时间”“电路重铺会用阻燃材料,安全有保障”。到了傍晚,她又带着笔记本挨家走访,把居民的诉求一条条记下来,再反馈给施工队协商调整。针对一楼居民的顾虑,她多次登门沟通,还邀请施工负责人现场讲解优化后的开挖路线,承诺做好防潮处理,最终打消了居民的疑虑。

  改造期间,周国芬每天都要在小区里转上好几圈,查看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在她的协调推动下,小区不仅完成了水电管网、路面、墙面的改造,还保留了居民熟悉的老绿化,原本杂乱的自行车棚也清理干净,变得整洁有序,居民们的脸上多了笑容。周国芬说:“都是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同事、老邻居,只要把话说明白、把事办到位,大家都会支持。”

  银发服务队的“领头人”——低龄助高龄暖人心

周国芬(右一)在端午节组织志愿者包粽子慰问独居老人。受访者供图

  周国芬天生带着一副热心肠。在单位工会工作时,她就是职工们的“贴心人”,退休后闲不住的她,又把这份热心肠带到了社区,用一件又一件“小事”,温暖着身边的居民。

  老同事孙代良至今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那天是赶场日,他在一处菜摊前突然腿软瘫坐,嘴歪流涎,脑子昏沉得说不出话。恰好路过的周国芬看到了,心里“咯噔”一下,立刻判断孙代良可能是突发脑梗。她一边大声喊人帮忙,一边往场外跑,正巧遇到单位的车经过,她急忙拦车求助:“快!孙师傅可能脑梗了,得赶紧送医院!”因送诊及时,孙代良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治疗,未留下后遗症,如今已年过八旬仍身体健康。

  还有一次,居民邹春荣深夜打来电话,声音发颤:“我舌头突然变色了,浑身没力气……”周国芬挂了电话就睡不着了,第二天一早6点半,天刚亮就敲响了周春荣的家门,陪着她打车去省医院,帮着挂号、排队、取报告,直到医生说“没大事”,她才放心地将邹春荣送回家。“邻居半夜打电话来,是把我当亲人,我哪能不管?”周国芬总这么说。

  小区改造完成后,周国芬又将目光投向了社区里的特殊群体——独居、空巢老人。北核苑小区老龄化程度高,80岁以上的老人有470多位,不少老人行动不便,买菜、看病、取药都成了难题。2022年,周国芬发起成立“沙子堰社区北核苑志愿服务队”,40余名队员平均年龄75岁,大多是身体尚健的低龄老人,形成了“活力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互助模式。

  三年来,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始终贴紧老人们的生活需求:双周一次的义务理发,由队里曾从事理发行业的兄妹俩负责,每次都有20多位老人排队,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预约上门;每月2-3次的公益活动,从陪老人观影、组织文艺演出,到帮老人代购物资、陪诊取药,事事都想得周全;冬季来临前,服务队还会开展“敲门行动”——根据社区提供的61名独居、空巢老人名单,队员们分成5个小组定期探访,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聊天、代送物资等的方式,确认老人安全温暖过冬。

  在周国芬的带动下,如今志愿服务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小区里不少老人主动加入队伍,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街道上其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专程来“取经”,推广“低龄助高龄”的治理模式助力社区治理。

  照亮群众的“暖心人”——初心不改显担当

周国芬(左一)在志愿服务中向居民做反诈宣传。受访者供图

  1943年出生的周国芬,有着几十年的党龄。退休前,她在工会工作时就常帮同事解决困难;1998年退休后,她又投身社区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当选业委会主任时,她已75岁,却仍坚持“把事做好”的原则,之后她又组建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家一起做好事献爱心——满头银发的她,始终没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

  如今,82岁的周国芬,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每天早上7点15分,她会准时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和队员们一起排练太极剑,为重阳节的社区文艺演出做准备;义务理发的日子,她会提前半小时到现场,摆好椅子、拿出登记表,帮老人按顺序排队;平日里遇到居民有难处,她还是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邻居家的孩子没人接,她帮忙带到活动中心;老人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她请来老师办讲座。

  2024年8月,周国芬带领的志愿服务队荣获中核集团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奖,成为国家级单位认可的基层助老典范,彰显新时代“银龄力量”的社会价值;2025年8月,在全国“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中,周国芬获评老年志愿者典型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周国芬总是笑着摆摆手:“我做的都是平常事,没什么值得夸的。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本分,能帮到大家,我心里就踏实。”

  如今的北核苑小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成了常态。看到老人提着重物,年轻人会主动上前帮忙;谁家遇到了难事,左邻右舍都会搭一把手。这股温暖的风气,正是周国芬用坚守与奉献所晕染的,她像一缕暖阳,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也让“助人为乐”的种子,在居民心里生了根、发了芽,续写着属于“银发党员”的初心故事。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