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六旬老兵董贵生和9个“爸妈”的重阳节
2025-10-29 20:4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记者 罗园 刘旭飞) “老爸,来吃点鸡。老妈,你牙齿不好,吃点粉蒸肉。”“董儿,你也快吃。”10月29日中午,重阳节当天,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听涛园老兵俱乐部菜肴飘香。一名身着“85式”军装的男子忙前忙后地给“爸爸妈妈”们夹菜盛饭。他口中的“父母”们来自重庆大足、四川阆中、四川成都等地,虽无血缘关系,却与他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情谊。
董贵生为老人夹菜。(罗园 摄)
他叫董贵生,今年62岁,是来自成都市郫都区一名退伍军人。曾获得过“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
这一天,老人们身披“英雄妈妈”“英雄爸爸”绶带,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走红毯入场,这是董贵生精心准备的入场仪式。他还送上重阳节大礼包和精彩的文艺演出。礼包里,除了红包,还有他和爱心人士准备的牛奶、营养品、棉被、鲜花等。接过董贵生送来的鲜花,98岁的王素清端端正正敬了个军礼,笑得像个孩子。这些年王素清和其他老人早已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
董贵生和“父母”们在一起。(罗园 摄)
这几年,王素清老人的视力越来越差,但她能一眼认出董贵生。王素清说,自从董贵生认了她这个“妈”,她不仅过年过节有人看望,平时也有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我以前身体差有贫血,他就经常给我买营养品。下雨天还打电话喊我不要出门,担心我走路摔倒。”
董贵生为老人们发红包。(罗园 摄)
志愿者搀扶王素清老人入场。(罗园 摄)
董贵生和这些老人故事的起点要从1984年说起。那一年,他从战场上轮战下来休整。“我跟随一位副连长和排长与其他安抚小组,去全国各地送牺牲战友的阵亡通知书。”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个任务很简单,就是把东西送到战友亲属手上,签完字就可以走了。但现实远不止那么简单。
入伍时的董贵生。(罗园 摄)
董贵生永远记得,他送第一封阵亡通知书的地点,是杨模山战士的家。杨模山曾和他一起报名参军,但1984年,包含杨模山在内的另外几个来自郫都区的战友全部牺牲,只有董贵生幸运地活了下来。
走到杨模山家门前,母亲王素清正在院坝里打猪草,看到穿着军装的人来了,她立马停下手里的农活。“你是英雄的妈妈……”“我儿是立功了吗?”董贵生嘴里还没吐出几个字,就被王素清打断。董贵生迟迟不说话,她明白了意思,哭着说不出话来。董贵生也在心底承诺,退伍后他要代替杨模山照顾他的母亲。
随着送达的阵亡通知书增多,战友们战前“谁活下来,就替谁尽孝”的约定,在他心中愈发沉重。就这样,他成为27对“父母”共同的儿子。1985年退伍后,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当过送货工、做过小买卖,甚至一度卖掉自家房子——董贵生始终坚守承诺,照料着这些牺牲战友的父母。
谈及这些年的艰辛,董贵生潸然泪下。(罗园 摄)
1999年,他开办农家乐,取名“听涛园老兵俱乐部”,将大部分经营所得都用在孝敬“爸妈”、接济困难战友上,足迹遍布川滇渝各地。
从2009年起,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带老人们远赴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山高路远,九百多级台阶他挨个将老人背上山,只为圆老人们见孩子最后一面的心愿;逢年过节,他把老人们接到身边团聚,在促膝长谈中,让老人们感受到家人团圆的温暖。
“唐妈妈有糖尿病,饮食要低糖;黄妈妈高血压,得常备降压药;张爸爸想去望丛祠,秦爸爸念叨着要坐船……”这些细节,董贵生都牢牢记在心上,一一兑现。
董贵生陪老人吃饭。(罗园 摄)
当天的活动现场,赵万书老人听着《孝敬爹和妈》,笑着笑着便湿了眼眶;王明琴老人受邀上台唱起《北京的金山上》,歌声里满是欣慰;来自阆中的黄玉兰老人一边鼓掌一边念叨:“他对我们比亲儿女还贴心!”大约十年前,黄玉兰一家通过网络得知董贵生的事迹,专程从阆中找到他,此后每年清明都随他赴麻栗坡看望牺牲的儿子,逢年过节也总会收到他的邀约。
现场精彩的演出。(罗园 摄)
老人观看节目。(罗园 摄)
中午用餐结束后,董贵生认真地叮嘱志愿者们做好后续的各项安排。志愿者队伍里,有跟随他八年的“老伙计”,也有被事迹打动新加入的成员。退役老兵陈兴良、爱心人士秦海江等人,出钱出力支撑着这份坚守。“没有他们,我走不到今天。”董贵生坦言。
志愿者牵着老人入场。(罗园 摄)
只是谈及到场人数,他的声音低了下来:“第一年团年有五六十个老人,现在只剩十几人了,今天只来了9个。“一年比一年少啊。”董贵生皱着眉头掰着手指算了算,叹了一口气。“李妈妈去年走的,秦爸爸今年6月走的……”今年还有几位老人因生病或行动不便未能到场,让他满心牵挂。老人们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这让董贵生的心情沉重,他希望尽己所能让老人有生之年过得幸福。
下午3点,安顿好老人们午休后,董贵生独自来到一处僻静的房间,这是专门为牺牲战友设置的纪念堂。他对着墙上刻下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喃喃自语:“我明天带老爸老妈们去都江堰和街子古镇看一看,我会把他们照顾得很好,你们请放心哈。”说完,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董贵生在为牺牲战友设置的纪念堂。(罗园 摄)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