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卓玛
巴桑卓玛,女,藏族,197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甘孜州纪委监委驻州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她生在藏寨长在村,最与群众心连心。在工作的24年间,她把最美好的14年青春韶华献给了故乡甘孜州石渠县,把最砥砺的10年献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巴桑卓玛先后在石渠县中学、石渠县人民检察院、甘孜州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2017年底,40岁的巴桑卓玛从甘孜州人民检察院转隶到州纪委监委,先后从事信访、派驻监督等工作。工作中,她努力当好党和群众的纽带,既严格执纪执法,又帮助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索罗梅朵”。2024年9月,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2年3月,她被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优秀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秉持公正担使命,连结党心与民心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州纪委监委信访室工作的5年里,巴桑卓玛共受理信访举报1668件,其中来信732件,来访290件,来电273件,网络举报313件,精准甄别剔除挂牌举报、无实质内容举报和恶意举报127件……她一直坚守在监督执纪的第一道关口,严把第一道程序,做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努力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
一次,巴桑卓玛在办公室里接到一位从德格县白垭乡日火村辗转前来反映问题的老人。“在各级党委的精准帮扶下,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村支书让自己的亲属担任村‘三员’,草补林补发放、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不但不公开,甚至不许村民询问,怕是有‘猫腻’,寒了乡亲们的心。”
老人反映的问题虽是个例,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万一处置欠妥,不仅相关村民不满意,更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想到这一层,巴桑卓玛按照管理权限,立即整理好相关资料转送至德格县纪委监委并跟踪督促该信访件办理。经核查,老人的反映基本属实,德格县纪委监委给予该村党支部书记党内警告处分。
此后不久,巴桑卓玛到德格县开展信访督查督办工作,发现县纪委监委只公布了信访问题处理结果,却未督促该村就群众反映的村务问题作出解释。“群众信任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必须做好反馈解释工作。”在她的建议下,德格县纪委监委督促日火村对近年的村务、财务进行梳理和公开,及时召开村民大会,将村务各项内容进行解释通报。
巴桑卓玛在德格县白垭乡日火村查看村务公开情况。
解释到位了,群众心气就顺了,就不打“肚皮官司”了。巴桑卓玛前往日火村开展“回头看”行动时,老人拉着她的手连连道谢:“现在村务公开得清清楚楚、补助领取情况一目了然,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直达家家户户,我们踏踏实实地跟党走、过好日子!”
风霜雨雪皆无惧,急难险重见担当
甘孜州地域广袤、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在这片土地上,藏、彝、汉等多个民族约100万群众分散居住于各个角落。在雪域高原上工作的巴桑卓玛,既要“做党的忠诚卫士”,同时也要“当群众的贴心人”。每逢急难险重任务,总能见到她冲锋在前。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巴桑卓玛主动请缨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从驻村入户开展房屋受损登记,到群众困难诉求收集,再到负责群众情绪疏导工作,她始终坚守一线,共计登记受损房屋500多户,收集诉求500多条,疏导群众情绪1000余人次。灾区各族群众说:“只要看到巴桑在,就能感受到党的关心在,心里就踏实。”
巴桑卓玛在德格县白垭乡日火村看望困难群众。
敢于接下紧急任务并冲锋在前,巴桑卓玛除了满怀为民服务的一腔热血,更是因为她有藏汉双语这把“金刚钻”。从康定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巴桑卓玛意识到,在民族地区工作不仅要熟练使用藏语,还要掌握更多的丰富学识,为此她进入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深造。组织上考虑到巴桑卓玛对藏汉双语及其相关文化比较熟稔,2017年2月至8月又交给她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选派参与色达五明佛学院宣讲整治工作。在宣讲整治的6个月时间里,开展入户宣讲党的方针政策300余次,走访僧尼300余次,收集僧尼困难问题26件,解决僧尼困难问题16件,有效防范并化解了多起风险隐患。
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巴桑卓玛主动协调牵头办结了国家信访局交办卢约呷重复信访举报件,对业务范围外问题不予受理的原因做好解释,积极协调转办相关部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对业务范围内问题的查核结果,细心做好答复,耐心听取质疑,受理新增业务内问题线索,答复直至满意。
雪域女儿报乡恩,知识种子撒高原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巴桑卓玛秉持桑梓之情回报乡里,让“走团结之路,开幸福之花”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家乡人民,尤其是家乡的孩子们心中。
在平均海拔4520米的石渠县真达乡,有一个名叫更思的藏族村寨,那里是巴桑卓玛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村里乡亲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辅导孩子学习是不少乡亲的揪心事。作为村里最早走出去的大学生之一,巴桑卓玛常常利用假期回到更思村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几年下来,她已经教出了40多名“学生”。为了解决孩子们补习功课的场所问题,2020年,巴桑卓玛筹集资金在村里修建了70多平方米的学习室和5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看到有的孩子缺乏学习资料、缺少换洗衣物,她便积极向同事、朋友、亲戚寻求帮助,目前已募集300余本图书和100多套衣服。
巴桑卓玛在自己捐赠的图书室与孩子们合影。
乡亲们向巴桑卓玛表达谢意,她总是谦虚地说:“我从农牧民子女成长为国家干部,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关爱支持,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为乡亲们做一些事,是应该的,我感到很幸福。”
藏语索罗梅朵,意为“美丽的红色花朵”,是对红景天盛开红色花朵的爱称,这种珍稀药用植物植根深固、秉性坚贞、傲风斗雪、生命力极强。乡亲们说,巴桑卓玛就像一株索罗梅朵,是甘冽的雪水浇灌了她,她扎根雪域高原,带领人民群众心向共产党,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