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见义勇为类]泸州何浪:消防员休假偶遇车祸 百米峡谷勇救人
2025-03-14 15:4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何浪
何浪,男,汉族,1997年1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古蔺县消防救援局茅溪消防站副站长。2024年6月16日,何浪同志休假时驾驶摩托车途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时,遇见一辆小轿车冲出护栏,跌落翻滚至百米深的峡谷中。听闻事故车内有一名司机被困,何浪立即拿上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和同行骑友一起下到峡谷开展救援,经过半小时的艰苦救援,何浪和骑友、当地村民等十几人将伤者从落差接近100米的谷底抬上来,移交给了当地医护人员。近年来,何浪在灭火救援一线和比武赛场上战功赫赫,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3次。获得四川省119消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生死存亡之际 不顾安危涉险救人
何浪在工作之余,爱好摩托车骑行。2024年休假时,何浪骑着摩托车开启了西藏之旅,2024年6月16日,何浪和两位骑友在途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时遇上了堵车。“当我们拐到最前面的时候,发现有不少人趴在护栏上往坡下面看,我的职业病一下就犯了。我猜想,肯定是出车祸了。”何浪说,他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一辆小轿车刚刚冲到峡谷下面去了。何浪急忙走到路边往下看,那是一个很陡的坡,坡上有不少杂草和石砾,人几乎没法站立。危急时刻,何浪没有任何犹豫,他转身拿上自己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和其中一位骑友一起往峡谷里冲。当地海拔有3500米左右,谷底落差近100米。“下去谷底基本没有路,是一个很陡的坡,到处都是松动的石头,随时都有跌落的风险。”何浪用嘴叼着急救包,手脚并用地往谷底冲,很多次都要靠拉着身边的杂草才能保持平衡。“当时想的就是,我们争取时间就是为伤者争取生的希望。”何浪说,当时并不知道伤者的情况,只是想着快点赶到伤者身边。大概用了2分钟的时间,他就“连滚带爬”地赶到了事发地。到了谷底,何浪就赶紧喊周围的群众将人放到平地,开始呼叫伤者,问她车里还有没有其他人。当时伤者意识还算清醒,但满脸是血。何浪检查伤情后发现,伤者后脑位置有三公分左右的表皮伤,他从急救包拿出医用剪,把她伤口处的头发剪了,并对伤口进行清理包扎。当时伤者一直喊右手痛,何浪猜测可能是闭合性骨折,马上又拿出夹板给她固定。随后,他发现伤者出现了想睡觉的情况,于是赶紧拿出保温毯给伤者裹上,并安慰她不要怕,已经给119和120都打电话了。在他的救援和安抚下,伤者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
不畏艰难险阻 百米峡谷送伤者
在完成急救措施后,何浪和参与救援的群众准备将伤者送到公路上,但在3500米海拔、人都无法直立行走的陡坡上,如何能安全地把伤员运到马路上去?这时何浪想到了他的强项:绳索救援,即借助绳索的力量,将伤员移送到安全的地方。当公路上的群众听到从谷底传来何浪的呼喊声“我们需要绳子,越长越好”时,便迅速四处找绳子,最终在一位货车司机那里借来了一根长绳。绳子甩到谷底后,何浪又犯难了,没有担架怎么固定伤员呢?环视一周没发现可以用的物品,幸而120这时到达了现场,何浪便告知120只需要拿上担架下到谷底就可以了。担架和绳子都有了,何浪便开始用随身携带的纱布来固定伤员,确保伤员在被抬上去的过程中的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此时,伤者开始喊冷,可在3500米高海拔地区,阳光照射得每个人都大汗直冒,何浪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119了,斩钉截铁地说“上面堵车严重,再等下去怕耽误伤者抢救,必须马上上去。”何浪和一起救援的群众将伤者用应急保温毯裹住,放置在简易担架上,十几人一起,护着担架,快速抄小路,准备绕上路面。小路虽然平缓些,但是很窄,路两边又是斜陡坡,坡陡土松,有些路段甚至只能过一个人,一只手要抬着担架,另一只手想抓个借力的东西都不行,在爬上路面的过程中好几次都差点有人掉下去。这时,何浪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不仅可能会有其他人受伤,可能还会让伤者一起摔下去造成二次伤害。何浪马上调整方法,大声呼喊路面上的群众,让所有人拉住上端的绳子,沿着路的方向使力。上方的群众给力,下面的人借力,这样既能省力,更能起到保护作用。就这样,大家一手抬担架,一手拉着绳子借力,在相互的配合中,成功将伤者从谷底安全送到救护车上。
由于海拔比较高,在抬上路面的最后几十米,很多人都坚持不住了,大家一边喊着“坚持”“加油”,一边咬牙把伤者送了上去,众人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整个救援仅用了半小时,伤者就被120救护车送往医院。
何浪参加技术交流比赛
练就过硬本领 时刻准备救援
何浪曾是一名空军战士,退伍后在古蔺县消防救援局从事消防救援工作,也是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绳索救援队的医疗官和古蔺红十字会的一员,他也是泸州市有名的训练尖子,多次成为泸州消防队伍比武竞赛绝对主力和种子选手,在队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拼命三郎”。
一起参与救援的骑友回忆道“整个救援过程,包扎、护送……所有操作何浪都娴熟自如”,追其根源,这与何浪平时的刻苦训练脱不开关系。“平时多练一点,关键时候总会派上用场。”何浪坚定地说道。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战术战法,提高个人技能,并结合作战实际,与队友分享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战训方法,并被作为教程,在泸州市消防救援队伍中推广,大大提高了灭火救援效率。在2022年泸州市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火蓝尖兵”中,他右手肌肉严重拉伤,依然坚持冲在训练场一线,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一次次尝试、摸索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不负众望夺得了绳索攀爬项目第一名,并打破支队建队以来的比赛记录。一次次的训练,让他的绳索救援技术越来越娴熟,也完美诠释了消防铁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抛弃、不放弃”的战斗精神。
记者采访时,何浪说“当时脑海里只有‘救人’两个字,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是我遇到就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在场群众团结互助,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完成救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何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勇气和大爱。在这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瞬间,他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了希望,挽救了生命。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