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烟火到志愿微光,看资阳的文明脉动
2025-06-30 14:3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讯(记者 罗园)盛夏时节,记者驱车沿着成渝高速疾驰,从四川省成都市一路向东南进发。当车驶出高速路时,“爱在资阳·美在文明”的标牌映入眼帘。
资阳城市风景。资阳市文明办供图
资阳地处“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重要位置,是四川唯一直接连接成渝“双核”的地级市,既是成都东南出川的“咽喉要地”,也是重庆西北入川的“门户枢纽”。5月23日,这座贯通巴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记者深入资阳街巷社区,在老茶馆的象棋声、电梯间的“夕阳红”与街巷的“志愿红”中,探寻文明如何浸润“成渝之心”。
遇见美好
文明是共治共享的幸福图景
阳光轻洒在雁江区向阳社区。吉祥苑小区门前的老黄桷树下,两位银发老人戴着老花镜,专注地纳着鞋底。
不远处的向阳老茶馆里,传来阵阵欢笑声——这里曾是临江粮站的仓库,如今成了老人们的“幸福驿站”。73岁的王大爷正和朋友下着象棋,头顶风扇轻转,送来阵阵凉意。“这儿不仅能下棋、看电影、听讲座,中午还能在社区食堂吃上热乎的饭菜!”他满脸笑意。
同一时间,一墙之隔的活动室里,扬琴、二胡、笛子的乐声交织成一首《幸福年》。79岁的向阳民乐队负责人宋道清感慨:“社区提供场地,让我们老有所乐,生活更有意义!”
向阳社区有5800多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20%以上。这里不仅建立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构建起完善的便民服务体系,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最温暖的注脚。
离开向阳社区,已临近中午,记者来到雁江区松涛镇红岩子社区的家合雅苑小区。崭新的电梯矗立在单元楼前,车辆停放有序,空气中飘来饭菜香气。92岁的王国成老人按下电梯按钮,挽着老伴缓缓走进轿厢。“以前下一趟楼,老伴累得直喘气,现在上下楼都方便,每天都能去儿子家吃饭。”老人感慨道。这个曾因停车难、出行难困扰居民的老旧小区,经过加装电梯、规范停车、设施改造后焕然一新。这正是资阳文明创建的生动景象。
向阳老茶馆里,老人正在下棋。资阳市文明办供图
资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造老旧小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综合体”,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与“生活服务圈”,实现“自行车坏了有人修、孩子暑假有地方托、老人用餐有食堂”的一站式服务,让居民生活安心又舒心。
看见微光
文明是互助友爱的携手前行
走进全国文明单位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红细胞”长廊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中,身披“红细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绶带的志愿者李佳铭,正蹲下身为小女孩萌萌(化名)细心梳辫子,眼中盛满爱意。
“红细胞·好邻居”文明实践志愿者李泽宇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温情故事。萌萌2岁时因高烧失聪,家庭困难。李佳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与萌萌结缘,此后常去陪伴,还通过“红细胞”队伍对接爱心企业家资助其看病。因耳蜗未发育完全,萌萌未能复聪,但“红细胞”带给她的温暖始终留在孩子心里。几年前,萌萌登上国网四川电力春晚舞台,用手语诉说:“因为有爱,有你们,我很幸福。”如今就读高中的萌萌,仍通过微信视频与李佳铭延续“母女情”。
向阳社区活动室,民乐队队员正在演奏。罗园 摄
在雁江区莲花街道观音阁社区,“红细胞·好邻居”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温暖社区居民的“幸福使者”。78岁的独居老人李守后家里,社区副书记刘学英和网格员常来“敲敲门”,问问身体情况,聊聊家长里短。
除了“红细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小树苗关爱行动”志愿服务队,在资阳,还涌现出“雁城大妈”“红黄蓝”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让文明融入日常。他们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让爱在资阳这座城市的血脉中奔腾不息。
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活动。资阳市文明办供图
听见足音
文明是同心共创的不懈奋进
“家家户户都有老人,多开展一些反诈宣传活动。”“低保办理有哪些新政策?”“大家加装电梯的意见不统一,咋整?”……午后,娇子社区帝景名苑小区,一场坝坝会正热闹进行。居民泡上一碗盖碗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打开基层治理“话匣子”。
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以来,资阳开拓“群众视角”:以“茶”为媒办坝坝会,设社区“听音堂”定点收集诉求,开展“文明进万家”入户集民意,用“屏对屏”“键对键”“面对面”搭建线上线下“全覆盖倾听”平台矩阵,让群众“愿意说”“主动讲”,架起政民“连心桥”。
向阳社区。资阳市文明办供图
为了让群众“说了不白说”,资阳构建“快速交办—响应—解决—反馈”的闭环管理考核机制。“文明随手拍”“12345热线”及《资观帮忙》《资观监督》栏目,让民生诉求有回音。《资观帮忙》曾报道雁江镇排桶村菜农莲白滞销,当晚蔬菜便被认购一空;《资观监督》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等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随着越来越多问题妥善解决,各级各部门对舆论监督从“回避”转向“欢迎”,从“被动”变为“主动”,政务环境如春风拂面。
全民活动。资阳市文明办供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合雅苑的电梯仍在上下穿梭;“小树苗”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又弹出了新的帮扶信息;坝坝会上居民提出的意见有了回音;“爱在资阳 美在文明”的标语在城市LED屏幕上循环播放。
文明是加装电梯后老人舒展的笑颜,是“红马甲”在暴雨夜敲开独居老人家门时手中的电筒光亮,是热线电话里那句“别着急,我们马上来”……这便是资阳的文明脉动。
资阳,因文明而更加美好。
“文明这事儿,是大伙儿搭把手往前推”
资阳市文明交通劝导员 魏远根
我是资阳市雁江区车城大道芭蕉林路口的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员,也是一名老党员,今年66岁。每天早上8时,当车城大道车水马龙时,你们准能看见一个穿红马甲的老头,挥着手、吹着哨,笔直地站在路口中央——那就是我。
退休前,我曾是新华文轩资阳市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年轻时还当过兵,部队里练出来的筋骨,让我这把年纪站在路口仍像棵青松。2021年9月,已退休却闲不住的我,报名成了一名文明劝导员。可上岗第一天就碰了一鼻子灰:有人嫌我管得宽,摇下车窗就骂“多管闲事”;还有人骑着电动车冲红灯,我说破了嘴皮子都没用。那时候背心常被汗水浸透,心里头也凉过半截,但转念一想,我要是不干了,这路口不就更乱了?要学部队里的韧劲,慢慢来。
这三年多,我算是把路口的“脾气”摸透了。现在再看,骑电动车戴头盔的多了,闯红灯的少了,就连以前爱按喇叭的司机,路过都会减速冲我点头。有次大太阳天,一个小伙子骑着共享单车路过,突然停在我旁边塞来瓶矿泉水,周边店铺的老板也常喊我去吹空调,我们的城市真有爱!
去年夏天,我在路口碰到个五六岁的娃娃哭鼻子,我把他带到阴凉地,转头又联系交警。当看到孩子母亲寻来,母子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时,我心里比中了奖还高兴。平时除了站岗,我还跟着社区发放反诈宣传单、打扫楼道卫生,大家都说我这“红马甲”闲不住。
资阳评上了全国文明城市,我心里别提多高兴。有人问我累不累?咋不累呢?但城市变美了,我的心里也舒坦。文明这事儿,是大伙儿搭把手往前推。只要我还走得动,这红马甲就得一直穿下去。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