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四川文明网广安讯(任禹舟 贺小芹 余昌轩)干净整洁的柏油大道蜿蜒向前、大雅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川东传统民居彰显独特魅力……8月11日,在全国文明村镇——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梅托村,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近年来,梅托村聚焦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风文明、立足产业发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础提质 环境焕然一新
“以前的道路,下雨天又烂又脏,现在村里的路都是干干净净的。”梅托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国说,一个村想要达到文明村的标准,首先要改善环境,建好基础设施。基于这样的想法,李建国发动全村村民一起修建直达各家各户家门口的便民路。从2020年开始,梅托村村民积极参与便民路建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拧成一股绳,修建好了总长10公里的便民路。
“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需要,我们争取到项目资金,通过招标的方式,规划修建了4公里的旅游道路。”李建国介绍,他们还在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种上了柑桔树。如今的梅托村,所有村民家门口都通了便民路,公路覆盖率达99%,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一榜两评” 引领文明新风尚
“麻烦你帮我看看我有好多积分了?”
“你今年上半年的积分有15分,可以兑换礼品……”
8月5日,梅托村村民杨玉华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询问自己的积分情况。在该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牙膏、肥皂、扇子、水杯等10余种生活用品。
李建国说,他们每月会抽取40户村民家庭进行公开评比,卫生好、风气好、道德品质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家庭将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以到积分超市换取相应礼品。
梅托村以“一榜两评”机制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七清一提升”行动,逐步形成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自治、自理、自管的良好氛围,让文明新风尚在村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榜两评”,即通过设立“红黑榜”,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进行量化评比,每月评选出表现优秀的“红榜”家庭和有待改进的“黑榜”家庭。同时,开展文明户和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把家里打扫干净了就能上‘红榜’得积分,然后用积分换生活用品,现在大家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杨玉华在经过认真挑选后,用自己所挣来的积分兑换了一袋洗衣液。
产业兴旺 夯实文明根基
产业兴旺可以进一步夯实文明根基。在梅托村,已发展起光伏发电、农业种植等产业,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梅托村光伏发电站的建立最初依靠国家扶贫政策,是第一批国家补贴发电站。如今发电站面积扩大到2亩,给国家电网供电,每年可带来4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梅托村属浅丘地形地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种植柠檬、柑桔等经济作物,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一条‘种植—售卖—再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李志国介绍,“这也解决了100余名在家村民的就业问题。”
梅托村建成晚熟柑桔产业基地1050亩、优质柠檬基地1165亩,全村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带来经济收入。该村还通过资源开发、资金入股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守牢文明‘基本盘’,让讲文明成为我们村的‘日常习惯’。同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光让环境美,更让大家办事方便、心里暖和,将全国文明村镇的牌子越擦越亮!”李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