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提示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四川候选人公示

2023-08-09 19:3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按照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安排,经基层推荐、组织评审,拟推荐赖世明等12人为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四川候选人,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9日至8月13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意见建议,均可来电、来信向省文明办反映,个人请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请加盖公章。

  联系电话(传真):(028)63093292;

  邮寄地址:成都市商业街16号,邮编610031。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四川候选人

简要事迹

  1.(助人为乐)赖世明,女,汉族,1955年9月生,宜宾市江安县仁和镇鹿鸣村田坝头组村民。22年前,赖世明在果蔬批发市场遇到蜷缩角落、满身血迹、脏兮兮,又不会说话的黎福才,便给他买了食物。多次送食物后,黎福才便跟着赖世明回了家,怎么撵也撵不走。就这样,黎福才和赖世明一家共同生活了19年。这19年中,赖世明教会他独立自强,带他收废品挣钱,并花大量精力和财力帮助黎福才寻找亲生父母。几经周折,最终在爱心人士和救助站志愿者帮忙下,找到黎福才亲人,一场横跨22年的寻亲路总算迎来美好的结局。多年共同生活经历,赖世明一家早把黎福才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到黎福才寻亲成功,倍感欣慰,也为自己的善举感到自豪。曾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2.(助人为乐)杨友贵,女,汉族,1942年7月生,中共党员,南充七中退休教师,南充市顺庆区北城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在几十年教育生涯中,杨友贵把每位学生当孩子,孩子们都叫她“杨妈妈”。1997年退休后,她主动申请到辖区街道义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启了至今20余年的校外孤残儿童帮扶教育新征程。她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兴办“公益学习班”“假日学校”,带动社区孩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数千名儿童在这里愉快过暑假;每年儿童节、春节,她都组织关工委、政协联络员、爱心人士等到福利院、社区看望孤残留守儿童;她省吃俭用,拿出30余万元帮助1000余名孤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曾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首届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等多项荣誉,事迹视频被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榜样的力量》栏目刊播。

  3.(见义勇为)曾小强,男,汉族,1994年2月生,成都车掌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员工。2023年2月12日16时许,清泉镇廖家场一房屋失火,周围一片竹林,旁边房屋较为老旧,存在火情蔓延造成更大事故的可能,情况紧急。此时,正在修车的曾小强听说后,和同事前去帮忙,他确定房中无人后,踹开冒出浓烟的房门,往返2次取用灭火器迅速灭掉屋内明火,杜绝了更大安全隐患,被青白江区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公民”。这不是曾小强第一次见义勇为,2021年,他曾救助过失火邻居,2022年帮扶晕倒老人、免费为路人检测爆胎车辆等,周围邻居都亲切地叫他“曾胖娃儿”。曾获得“四川好人”等荣誉。

  4.(见义勇为)赵学斌,男,汉族,1959年2月生,凉山州西昌市川兴镇赵家村村民。2022年5月17日早晨7时左右,贾宓爱心小学20多名学生像往常一样结队上学。路过马场水库上行一公里处时,因连日雨水冲刷,该段道路内侧坡面表层的松散土被冲到道路上,阻断孩子们通行,更让其中4名学生身处险境。赵学斌正经此地,见泥沙已滑到4个孩子脚下,周围还有几个孩子离得很近。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跳下车,一边对他们大喊“跑快点”,一边冲向泥沙堆积处。当赵学斌冲到时,第3名学生已经被泥沙冲倒,他赶紧将孩子抱起跑到安全地带。而此时,第4名学生已被泥沙冲到了路边栏杆上,泥沙已将孩子半截身子掩埋。赵学斌顾不得喘口气冲到孩子身边,用双手刨开泥沙,把孩子拽出来带离险境。这时,松散的泥沙冲倒一棵大树,正好砸在最后那名孩子被掩埋的位置。曾获得“四川好人”“西昌市见义勇为公民”等荣誉。

  5.(诚实守信)刘平巧,女,羌族,1984年6月生,阿坝州茂县南新镇棉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她帮村民卖农产品不赚差价;收农产品不欠账,用工不欠工资;直播带货不以次充好。在“电商+扶贫”行动中,她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全额退还因快递及外力原因致农产品变质的货款;带领妇女创业、帮留守老人代售羌绣产品、花椒、野生菌、蜂蜜等产品,为周边及全镇农特产拓宽销售渠道、培育了一批电商人才,靠着诚信经营,2021年实现销售额1500余万元,2022年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6.(诚实守信)田志容,女,汉族,1977年11月生,乐山市沐川县沐溪镇茨湾村村民。10年前,田志容主动承诺帮助同村村民照顾一对智障双胞胎女儿(燕子、容容),并将两个还是幼儿的双胞胎接姐妹到自己家中抚养。从此,这对双胞胎姐妹就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田志容一家温馨幸福地生活9年多,两姐妹也从幼儿成为了初中生。田志容用真心真情,编织出爱的港湾,让这对双胞胎姐妹无忧无虑地成长。获得“四川好人、第六届乐山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7.(敬业奉献)梁春平,男,汉,1978年2月生,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2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条件极其恶劣的野外监测岗位,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里山路、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野兽。即便患上关节炎,他依然定期和队友对区域内20多条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巡护,每年至少四次,总监测里程达280多公里。自2020年,梁春平负责王朗秘境之眼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以来,王朗野生动物画面多次在央视各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刊播,在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生态保护事业中。曾获得“四川好人”“四川最美巡护员”等荣誉。

  8.(敬业奉献)王帮华,男,汉族,1965年12月生,乐山市金口河区铁道兵博物馆讲解员。从青年时妻子舍家离开、中年时儿子瘫痪在床,到知天命之年仍为博物馆坚守,他是开馆以来唯一一位一直坚持维护、讲解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他其实只是铁道兵博物馆附近的村民,因机缘巧合成为了馆里的一名讲解员,因为对馆里的建筑结构、展品陈列以及背后故事烂熟于心,金口河人习惯喊他“馆长”。为讲好铁道兵精神,他如饥似渴地四处打探和寻找第一手资料,为不同参观对象量身定制讲解版本,至今已讲解不少于6万场次。他还帮来馆参观的老兵寻找当年的战友。CCTV的《地理中国栏目、四川观察等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获得“四川好人”“乐山市旅游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9.(敬业奉献)蒲丽蓉,女,汉族,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粮油保管员。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在仓储设施十分简陋、工资待遇微薄的情况下,践行着粮食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崇高使命。蒲丽蓉所在的麻石粮库是一座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库点,除几台风机之外,并无其他现代化设备,单靠着蒲丽蓉并不十分有力但却灵巧的双手,麻石库点的精细化标准与现代化仓房并无二致。26年间,她守护的粮食达到6600万斤,她经手的粮食均为高质量的好粮,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账实相符,未曾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她用行动给出了国家满意的答案。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好人”等荣誉。

  10.(敬业奉献)陶宗勤,男,汉族,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永光村村民。为苏洵家族看守墓地,奉献青春。35年来,他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变成年过花甲的老人;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小有名气的苏学“土专家”。陶宗勤对地方志中关于苏氏墓地的记载背得滚瓜烂熟,他经常拜访苏坟山周围的村民,记录下代代传承的三苏故事,延续三苏文脉。近年来,他搜集记录了《苏洵墓茔史话》《苏氏墓地墓碑碑文释义》《介绍苏洵墓志铭》等资料近8万字。他坚持清扫墓地,遇到暴雨天气,还会主动到墓地看守。35年来,他用脚步见证着苏洵家族墓地的变迁与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传承并发扬着东坡文化。荣获“四川好人”“四川省年度十佳文物志愿者”称号。

  11.(孝老爱亲)刘少华,男,汉族,1953年7月生,广安市邻水县袁市镇龙桥社区村民。1966年,刘少华的哥哥(时年21岁)因关节炎瘫痪在床。1981年母亲离世后,刘少华将哥哥接到自己家中,和妻子一起照顾哥哥,这一照顾就是42年。眨眼50余年,刘少华已满脸皱纹,虽然日子清苦,但他依然料理着哥哥的日常三餐,为他擦身、剪指甲、洗衣、喂饭……没有半分怨言。在他悉心照顾下,今年78岁的哥哥身子骨仍然很硬朗,说话也中气十足。他用瘦弱的双肩和长满老茧的双手支撑着瘫痪哥哥的生活信念,用坚韧与乐观书写了一部不离不弃的人间大爱传奇。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12.(孝老爱亲)陈俊福,男,汉族,1963年5月生,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乐阳社区居民。三十年来,他每天起早贪黑,悉心照顾患精神病的妻儿,给母子二人准备饭菜,帮他们穿衣洗漱、喂饭,待安排妥当后再下地务农,以责任与坚守,用担当和行动生动诠释着丈夫与父亲的动人内涵。他的爱远不止温暖小家,在努力照顾患病妻儿的同时,他竭尽全力帮助村中的老人,送生病老人就诊,为年迈老人整理田块,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只要是他能做的,他都不计回报地予以帮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中华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他用责任与使命铸就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人间真情的赞歌。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