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努力争创“中国曲艺之乡”,让曲艺花开更灿烂
2023-11-17 07:47:00 来源:四川日报
谐剧《永不落幕》、四川清音《柚丰收》……今年以来,一幕幕经典、鲜活、幽默的曲艺节目在广安市广安区展演,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广安区,写曲艺、演曲艺、听曲艺已蔚然成风。曲艺这个在广安区有着深厚底蕴和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让曲艺之花愈开愈艳!广安区正聚焦曲艺人才培育、精品节目打造、曲艺阵地建设、曲艺活动推广等工作,深挖本土曲艺资源,逐步形成“曲艺培训有系统、曲艺传承有接续、曲艺演出有阵地、曲艺普及有广度”的浓厚氛围,努力争创“中国曲艺之乡”。
重传承:名家“传帮带”培养领军人才
十余位曲艺领军人才、上百名曲协会员、成千上万名曲艺爱好者……近年来,广安区曲艺新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曲艺舞台上挑大梁、当主角。
执檀板、敲竹鼓、击竹琴,手持金钱板,筷击瓷盘声声脆,唱腔婉转或激昂,如山间清泉,又似枝头百灵。10月30日,广安区2023年曲艺传承培训班的学员汇报学习成果,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今年以来,广安区创新推出“广安区曲艺领军人才计划”,出台《广安区曲艺领军人才管理服务办法》,聘请多名省级曲艺名家,选拔曲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通过师徒结对,针对性开展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四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培训。
目前,广安区已培养区级曲艺表演队6个,组建青少年曲艺兴趣队70余个、乡镇(街道)基层曲艺队伍60余支,培育曲艺家协会会员128人,其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4人、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55人。曲艺领军人才李妮登上成都大运会公园文化活动舞台,李妮、吴昀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四川扬琴《大纸坊》节目演出,北仓路小学熊欣雨同学荣获第七届四川曲艺“小牡丹”称号。
“要让更多人爱上曲艺、学习曲艺!”作为广安区首批曲艺领军人才,张夏丽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指导学员提升曲艺专业水平,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作为新学员,花桥小学音乐教师胡洪玉主攻四川车灯,表示要把自己所学的技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结合校园文化排练节目。
人才是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如何激发人才活力?广安区文联负责人介绍,为高标准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广安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将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全区在组织、人员、财政、场地、设备等方面予以坚决保障,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促进曲艺事业大步向前、多点开花,广安区力争培养更多国家级、省级、市级曲协会员,依托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广安区创作基地和传承基地,努力培养一批优秀曲艺传承人。
建阵地:在田间地头打造曲艺传承舞台
西溪河边,手持粉红色连厢的夕阳红“舞团”,在行进中打出前进、停留、蹲下多种步法,或快或慢,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居民楼下,两手各执“四页板”的车灯爱好者,边歌边舞……曲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融入广安区群众生活中。
进校园。“幼儿学那三句半,诙谐有趣还新奇;少年连厢舞成片,朝气蓬勃有活力。”广安区坚持“曲艺从娃娃抓起”,以学生带动家庭,辐射整个社会,打造了北仓路小学、广安中学实验学校、官盛春天幼儿园等10所少儿曲艺传承基地,以及4所省级曲艺学校和1个高校名家工作室。其中,区曲艺馆、北仓路小学授牌成立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广安区创作基地和传承基地,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已建成云童舞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走社区。闲置场地换新貌,搭个舞台就成了大家的曲艺活动基地。全区有翠屏路社区等34个群众“曲艺表演基地”,官盛春天等23个“曲艺大舞台”,全区30%的村(社区)有曲艺小舞台,所有村(社区)都有曲艺表演场地,为广大曲艺人才及爱好者开辟学习、展演的渠道。白塔社区賨州里文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还邀请第三代宕渠评书传承人吴绍模定期进行演出。
到田间。5月,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一场稻田间的曲艺演出为现场观众献上丰盛的曲艺文化“大餐”,引得村民拍手叫好。10月,大龙镇干埝村,一场开在山野间的音乐会开演,川剧变脸、四川清音等精彩演出赢得阵阵掌声。曲艺走进田间地头,唱响一曲曲丰收颂歌。
广安区还致力于将萃屏公园打造为“曲艺公园”,进一步提升曲艺文化辐射带动效应。建设曲艺剧场、曲艺茶社,全力打造曲艺文化交流展演平台,推动曲艺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文旅业态融合发展。
兴文化:创作优秀作品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柚丰收柚丰收,大家来喝庆功酒!”“潺潺清流千里远,绵绵情思寄波澜。”11月7日,广安市建设中国曲艺名城·第三届曲艺交流月活动开幕式在广安区举行。广安区打造的原创曲目——四川清音《柚丰收》、四川竹琴《渠江情思》精彩上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今年以来,广安区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资源,积极邀请省、市曲艺名家进行专业指导,创作四川扬琴《山海巴蛇》、四川车灯《云童幺妹踏春来》等好听好唱的曲艺作品,推动优化四川车灯《魅力金广安》、四川盘子《广安老时光》等20个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展演节目,曲艺作品创作结出累累硕果。
让好作品走出去经受检验。广安区创作的诸多作品走上国家级、省级舞台,在切磋交流中巩固提升。谐剧《我也来相亲》《雪花飘飘》分别荣获四川省第四届、第五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三等奖;《柚丰收》《渠江情思》《山海巴蛇》分别荣获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和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二等奖、三等奖,群口快板《我的理想我做主》荣获2023北京少儿曲艺比赛新苗奖。
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作品从哪里来?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的賨城大地,给创作者以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围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创作者既追寻过去,又紧贴时代脉搏。各类展示活动蓬勃开展,让大家交流互鉴,共同进步,脚踏实地走出一条传承创新、多元融合之路。
近年来,广安区积极举办曲艺活动,依托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举办区级曲艺专场展演,积极开展采风活动。邀请中央和省市曲艺名家前来采风创作,积极争取支持,加强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本土曲艺文化元素,突出传承普及重点。
此外,广安区还打造“曲韵颂盛世·艺德润民心”“蜀曲新苗·花开广安”“四川乡当潮,賨城晒曲艺”等三大主题曲艺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曲艺“五进”、文艺下乡等各类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今年先后赴山东省滨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等地开展曲艺文化交流,进一步激发曲艺创作活力。
广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安区将面向未来,加快建设曲艺特色项目,举办各类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探索“曲艺+旅游”文旅融合,让群众在常态化欣赏曲艺、表演曲艺中得到美的享受,增强文化获得感。 (邓林灵/文 张国盛/图)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