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听来自长江边的生态守护故事 宜宾举办全国生态日专场故事会

2025-08-14 15:1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宜宾讯(记者 罗园)8月14日上午,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强国复兴有我 彰显上游担当”2025年宜宾市全国生态日专场故事会在宜宾长江公园举行。来自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部门及江安县等县(区)的9名讲述者,带着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真实故事走上舞台,深情讲述着宜宾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的动人故事。

活动现场。罗园 摄

  在奔腾的长江里,长江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作为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分享了自己与父亲周世武两代人守护长江生态的动人故事。1993年,周世武创办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突破技术难关,实现了中华鲟缸养、产卵,胭脂鱼繁育技术达到全国前三水平,坚持保护长江鲟并突破规模化繁育技术,父子两代人的坚守诠释了对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与守护之情。“去年全年长江上游科考监测的长江鲟幼鱼记录已达数百尾之多,今年胭脂鱼也在间隔30年后发现在长江里繁育,母亲河又在重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舞台上,周亮自豪地说。

讲述者带着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真实故事走上舞台。罗园 摄

  疏花水柏枝,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南溪区裴石镇中坝村驻村干部何峻峰讲述了瀛洲岛与疏花水柏枝的共生故事。2019年,瀛洲岛16名靠水吃饭的渔民为保护长江,收网上岸,在肥沃的河滩地种植西瓜,2022年,多年没见的长江忠诚“护岸卫士”疏花水柏枝重现,全村为保护水柏枝,将保护疏花水柏枝写进了村规民约,并退出百余亩瓜地,每年少了数万元收入。成功实现了从“靠水吃水”到“护水养水”的转变,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典范。

讲述宜宾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的动人故事。罗园 摄

  曾是国家舟钓队员的周涛,则因曾目睹非法捕捞导致长江鱼类锐减的痛心场景,于2014年发起了长江流域首个反电鱼民间工作站。他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支长江鲟保护渔政协助巡护队,带领20余名志愿者与退捕渔民24小时坚守长江江安段38.5公里水域。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40多万公里,协助打击非法捕捞180余次,解救搁浅长江鲟546尾、其他珍稀鱼类382尾。讲述最后,周涛感慨地说:“每一条鱼儿,都是长江独一无二的指纹;每一株水草,都是生态健康不可或缺的注脚。”他希望未来有更多人一起守护长江。

  …………

讲述宜宾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的动人故事。罗园 摄

  活动现场,一段段深情的讲述,一个个扎根生态保护一线的故事让在场观众沉浸其中。这些故事串联起宜宾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更传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深情讲述,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现场随即举行了颁奖仪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为选手颁奖。罗园 摄

  “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人在为生态保护默默付出。”叙州区桂花社区居民罗熙苹在现场深受触动,她表示,作为普通市民更应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为家乡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素有“中国酒都”“中华竹都”“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美誉。近年来,这座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至2024年,宜宾市GDP增长27.2%,PM2.5浓度降低12.3%,全市22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长江干流Ⅱ类水体比例均保持100%,为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此次活动由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宜宾市水利局、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协办,宜宾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编辑:徐艺嘉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