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互鉴——2025三星堆论坛在德阳举行
2025-09-28 01:2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主论坛开幕式现场。(罗园 摄)
四川文明网德阳讯(记者 罗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9月27日,2025三星堆论坛在德阳举行。
论坛由四川省文物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广汉市委共同主办,以“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为主题,搭建了“1+4+4”的总体框架,即“1”个开幕式暨主论坛,“4”个平行论坛,“4”场配套活动,聚焦国内外考古研究新成果与新进展、国内外公众考古的方法与路径、三星堆文化解码与当代转化等,以学术交流为载体,搭建古蜀文明与全球文明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与共生。
多项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在上午的主论坛上,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前馆长许杰,四川大学讲席教授李水城,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历史学院原院长雷德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度国家委员会主席莉玛·胡贾,围绕三星堆的独特魅力、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多重维度和国际化视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思考等进行主旨发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冉宏林发布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罗园 摄)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发布了多项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冉宏林透露,经碳十四年代测定显示,三号、四号、六号、八号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相当于商代晚期。这一成果为厘清祭祀坑年代和构建遗址精细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青铜器研究方面,联合研究显示,三星堆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铸为核心,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独特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有效解决了细长、弯曲器物的成型难题,展现出三星堆在既有技术框架中的独特创新与本土化表达。除上述成果外,三星堆在金器制作技术、铜器彩绘工艺、陶器生产标准化、水稻耕种方式、象牙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多学科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三星堆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下午的平行论坛,“文明解码”论坛深入探讨考古与多学科合作的理论、实践、机制、规范等问题。“文化传播”论坛则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推动考古成果的广泛传播,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全球对话”以三星堆为枢纽,重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的学者以国际化视野探讨文明互鉴与共生。“青年创新”论坛带来对三星堆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推动三星堆文化突破学术圈、博物馆的边界,走进大众视野。
“青年创新”分论坛现场。(罗园 摄)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借鉴了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造型等元素。在“青年创新”论坛上,《哪吒2》中的主角哪吒配音演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授吕艳婷说:“情感共鸣就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词。富含地域特色的元素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吸引海外观众,关键在于以全球共通的艺术语言,讲述具有共鸣的故事。有共鸣的东西一定有共通的价值。”
“世界三星堆”国际传播行动启动
在“世界三星堆”国际传播行动启动环节,通过视频连线,法国吉美博物馆透露将于明年展出三星堆珍宝,而三星堆博物馆内的外国游客也分享了他们的震撼体验。现场同时发布了“国际友人走进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计划和“三星堆—金沙漂流瓶上新”计划,CGTN和三星堆党工委共同签署三星堆国际传播合作备忘录。
著名影视演员、歌手,文艺志愿者韩雪现场发布并演绎三星堆论坛主题曲《向往三星堆》,用音乐为古蜀文明注入当代情感。
著名影视演员、歌手,文艺志愿者韩雪现场发布并演绎三星堆论坛主题曲《向往三星堆》。(罗园 摄)
现场还设“跨越千年的邂逅”主题展,梳理三星堆百年发现史;“无界创想”三星堆文创特展,展示特色文创产品;三星堆VR奇幻之旅等配套活动。
来自山西大学研究博物馆方向的博士生李丽萍体验VR奇幻之旅后,又被文创产品吸引。她说:“VR让我仿佛穿越到三星堆祭祀现场,文创把古老元素做得鲜活有趣,这次参会既学到专业知识,也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带来新启发。”
论坛设置了三星堆文创特展。(罗园 摄)
参会嘉宾体验三星堆VR奇幻之旅。(罗园 摄)
不少参会嘉宾表示,此次论坛不仅是考古学术盛会,更推动三星堆研究深化,搭建文明交流桥梁,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