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和谐美丽的画卷在“彝族老家”徐徐展开——凉山州喜德县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023-11-07 14:47: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马海木呷 摄

巴久木干 摄

  视觉喜德

  深秋时节,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机与美好——

  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三五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觅食,山野间迎风摇曳的小花恣意盛开着……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净如明镜的天空、云海缭绕的小相岭、一望无际的草甸、美丽茂密的森林……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城在山中迎接朝阳的静谧,孙水河缓缓流向远方的灵动……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到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独具魅力的彝族文化底蕴……所有的一切,都全景式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山水画。

  城市名片

  喜德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彝语音为“喜德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是现代彝语标准音所在地,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重要发源地,素有“彝族母语之乡”“彝族老家”“彝族漆器之乡”“美酒之乡”“彝族克智之乡”等美誉。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一段,是茶马古道重要节点。辖13个乡镇102个村(社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其中彝族人口占90.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整治人居环境,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走在喜德,漂亮的民居鳞次栉比,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目之所及,皆是文明和谐的画面,文明和谐的新风温暖人心。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 服务群众零距离

  文明劝导、公益服务、理论宣讲……近年来,一个个接地气、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喜德这片热土上启程,深入到村村寨寨,深入到每一个需要的群众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像索玛花儿一样开遍彝乡。

  文明重在实践。喜德县按照三级组织体系,盘活县融媒体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民夜校、文化室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对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项目、有活动的“六有”标准,成立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3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0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

  为更好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喜德县按照“1+11+N”的模式,在组建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乡贤、创业返乡人员、先进模范、非遗传承人等力量,按照专业化、特色化,组建了理论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应急救援、文化传承、文明劝导等11支志愿服务大队,招募志愿团体128个、志愿者2.7万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供了保障。

  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更因志愿服务而出彩。喜德县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开展主题党日、社区“双报到、双评价”工作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依托“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禁毒防艾、医疗救助、教育辅导、科技服务、文明劝导、公益服务等接地气、有温度、惠民生的志愿服务,打造了“童伴妈妈”“彝路相伴”“索玛花志愿服务”“树新风 促振兴 巾帼志愿行动”等一批志愿项目品牌,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新风润人心

  喜德曾因地理封闭、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思想保守等原因,导致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大大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如何治理高价彩礼问题,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面对这一考题,喜德县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以火把节、国庆节、彝历年等节日为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宣传引导,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幅减轻群众的负担。特别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2022年制定下发以来,移风易俗等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喜德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印发了《喜德县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喜德县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实施导则》等文件,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5次工作推进会、4次调度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统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走细。成立移风易俗工作专班,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年度宣传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内容。制定下发《喜德县移风易俗工作清单》,把5大项14分项94小项工作任务细化到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社区),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拧紧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县102个村(社区)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实行审批、报备、监督制度。从随礼金额、宰杀牛羊标准、用餐卫生等细节入手,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度,确保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可奖惩。倡导党员干部职工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同时,采取定期调度、综合督查、专项督查、“两书一函”、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督导督查力度,对违规行为及时批评教育、曝光处理。

  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建月会等广泛宣传、宣讲移风易俗工作,让党员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采取专题学习会、群众坝坝会、签订承诺书、张贴宣传标语、滚动播放彝汉双语音频等多种形式做好日常宣传,确保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制度入于心践于行。

  如今,在全县的共同努力下,移风易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高价彩礼初步遏制、文明用餐规范推广、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持家等文明新风正成为全县的共识和行动。

  选树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培育树立先进典型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喜德县常态化开展“凉山好人”“感动凉山人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最美母亲”“新时代好少年”挖掘培育和“文明(五好)家庭”“文明村镇”“洁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拉马甲甲是喜德县的一名兽医。30多年来,她穿鸡棚、入畜舍,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埋头苦干,为喜德县农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凉山好人”敬业奉献奖、凉山州百佳孝媳等荣誉。

  李晓艳是一名80后彝族姑娘,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行动不便的她,坐在轮椅上学石画、写作,自学自考拿到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证,成为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网络直播和线下教学,获得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四川省残疾人技能能手典型代表、“凉山好人”、“感动凉山十大人物”等荣誉。

  像这样的先进典型,在喜德县还有很多。2022年,全县评选出县级“文明(五好)家庭”70户、“新时代好少年”60名、优秀志愿者10名、优秀志愿服务组织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8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5个、移风易俗示范乡镇4个、移风易俗示范村20个、移风易俗示范户200户、“洁美家庭”17200户、十佳“最美家乡人”10名、“最美医者”10名等,在全县营造了选树典型、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风尚,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建设“新风超市” 兑出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喜德县以“新风超市”文明积分兑换的形式,引导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文明新风行动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平时我也就是在社区里清扫垃圾、清洁街道,帮社区做些事,做好家里的卫生,没有想到还能换到一台洗衣机,这些其实都是我应该做的事。”彝欣社区的一位居民用积分兑换了一台洗衣机,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位于喜德县光明镇的彝欣社区是喜德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9年,社区安置了来自9个乡镇33个村的搬迁群众1698户,其中脱贫群众1447户7518人。为了加强社区治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2021年,社区建立了“树新风积分兑换超市”。按照社区居民平时参与集体事务、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社区容貌整治、帮助老弱病残、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时的表现登记相应的积分,按季度或年度积分在“树新风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这几年,喜德县积极探索建立“新风超市”,通过“用文明行动赢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保护、扶危济困、移风易俗等工作,让“小积分”成为加强农村群众思想建设、引领文明新风的“大动能”。如今,“新风超市”成为喜德县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中坝社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定点帮扶点。社区利用帮扶资源,用文化搭台的方式,举办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心连心”慰问演出,组织23名彝族小朋友参与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录制,果果合唱团登上了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

  阿吼村除了对村民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自律习惯、守法新风、勤俭新风等进行分值量化外,还在全村开展文明新风奖评比及养殖竞赛,奖励表现突出的村民“流动红旗”以及现金、鸡苗、小猪等,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加快培育文明村风、淳朴民风。

  如今的喜德,山上养牛羊、山腰种果茶、山下住人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幸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走出了美丽彝乡的幸福之道。(尔古木三)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