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都江堰市委书记李云:“三遗之城”如何展现公园城市魅力
2020-06-03 14:37: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三遗之城”如何展现公园城市魅力

——对话都江堰市委书记李云

  都江堰市着力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把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资源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最大竞争力。图为都江堰宝瓶口。何勃 摄(资料图片)

  访谈

  公园城市不能简单理解为低密度、宽马路和大花园,而是寻求人口、产业、规模合理优化,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新形态

  公园城市的提出,推动城市建设模式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变到“公园中建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都江堰市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就是公园中建城市最好的体现

  都江堰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三遗之城”,绝佳的生态本底、深厚的人文历史,让这座城市天然与“公园”二字密不可分。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探索路上,都江堰这座“千年古城”如何焕发活力?记者就此专访了都江堰市委书记李云。

  记者:都江堰作为成都“西控”区域,生态本底良好,域内景点众多,消费场景多元化,这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有哪些优势?

  李云:自2018年12月以来,都江堰市围绕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把公园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入到旅游城市建设中,开始谋划城市新一轮发展。

  我认为,公园城市不能简单理解为低密度、宽马路和大花园,而是寻求人口、产业、规模合理优化,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新形态。都江堰建设公园城市,在区位、生态、产业和人文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

  一是“半城依山、半城融水”的优越生态本底。这里有包括岷江在内的9条河流穿城而过,城市犹如一把折扇镶嵌于山原结合部,形成满城水色半城山的生态意境。

  二是“山、水、道、熊猫”的丰厚文化底蕴。都江堰市拥有三大世界遗产,历史文物古迹资源丰富,以李冰文化、道家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和熊猫文化为代表的核心文化驰名中外。

  三是“全域旅游、国家示范”的特色产业基础。目前都江堰设立了青城山旅游装备、李冰文化创意旅游、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3个世界级旅游IP命名的产业功能区,天府青城休闲康养旅游度假区新晋成为全省第二个、成都市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记者:目前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都江堰取得了哪些成效?和过去单纯的景点景区开发相比,有哪些突破?

  李云:近年来,都江堰紧扣“两个率先”,一步步将“公园城市”从理念落实到规划蓝图,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生态化城市本底更加夯实。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密切合作,启动“零碳景区”建设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发起成立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查联盟”,重拳治理散乱污企业和扬尘污染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同比增加58天。

  旅游化城市功能更加优质。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更加完善,“都江堰-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完成立项和初设批复,M-TR旅游客运专线完成土建工程50%和车辆采购,成灌快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新能源公交+共享单车+天府绿道”的城市慢行系统覆盖城区、景区。

  公园化城乡环境更加宜人。通过开展城市光彩、店招靓化、节点增绿、围墙涂鸦、井盖彩绘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0.8平方米,新改建绿道96公里。

  功能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以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为引领,集聚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引进奥特莱斯等11个重大项目,成都融创文旅城水雪园6月底将试运营。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为引领,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引进省轨道交通等旅游装备项目,工业投资效果系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等指标稳居成都市类区前三。以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引领,持续壮大都市现代农业。搭建“校-企-政”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平台,举办“新林盘工作营”等,开工建设蓝城文创小镇等15个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等。

  记者:受生态保护红线的限制,都江堰市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公园城市?

  李云:一方面,我们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求,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湿地、森林、重要水源地等区域纳入生态保护体系。另一方面,公园城市的提出,推动城市建设模式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变到“公园中建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都江堰市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就是公园中建城市最好的体现。(记者 陈碧红)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蓓蕾花开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