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川

文化中国行丨当苗家“赶场”演绎成一场风情节

2025-08-27 14:07:00 来源:川观新闻

分享到手机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三。按照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的传统习俗,这天苗乡儿女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来街上“赶场”。

  以往每到这一天,当地苗乡儿女们便聚集在一起吹芦笙、跳竹竿舞、唱欢歌、品拦门酒,共庆传统佳节。

游客品尝苗家拦门酒。王先军 摄

  但近年来,当地却改变了思路:将独属于箭竹苗乡儿女的节日,演绎成为一张旅游名片。“通过举办苗族风情节,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古蔺县委常委、箭竹苗族乡党委书记李文明说。

  年过六旬的当地苗族老人陶才能在当地“德高望重”。每年风情节,他都要用汉苗双语宣布活动开幕。“相比于苗家儿女的自娱自乐,改变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感受苗家文化的独特魅力。”陶才能说。

  风情节期间,苗族刺绣蜡染传统工艺作坊是吸引客流最多的地方之一。工作坊内,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蜡染代表性传承人杨安平正专注地画蜡、染色。蓝底白画,至简之色,在他手中开出至繁之美。

苗家风情节演出。马俊杰 摄

  今年风情节期间,杨安平带着徒弟们将工作坊搬到了街上,看着围观的游客,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笔一划、一针一线,都是苗家文化的传承,需要专心对待。”

  风情节从当日早9时的民族团结巡游活动开始,苗族儿女身着绚丽民族盛装,以百褶裙为文化载体,深情演绎苗族风情。裙摆流转之间,既有匠心独运的纹样工艺,更镌刻着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愿景。芦笙悠扬、舞步铿锵,在当地4A级旅游景点大黑洞前的广场上,各族群众携手共舞,非遗图腾与现代舞台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

苗家风情节长桌宴。王尚钦 摄

  演出大幕,当日晚20时准时拉开。“月映苗乡 团结同心”大型民族文化展演在气势恢宏的开场舞《洞乡鼓韵》中正式开篇。台湾新世纪文化艺术团献上《阿里山的姑娘》《两岸一家亲——高山情意浓》等精彩节目,以艺术为桥、以歌声传情,架起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作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单位,浙江青田台联带来的非遗《戏曲联唱》,彰显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夜幕降临,记者离开时,演出也接近尾声,全场观众齐声高唱《爱我中华》,激昂歌声回荡山间。(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魏杰 部分视频素材:古蔺融媒、李骁,剪辑:魏杰)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