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手机

江河古柏间的绿色回响——广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2023-08-17 09:2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讯(记者 王露)细雨后的清晨,在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翠云廊里,阳光透过林立成廊的古柏枝,洒在蜿蜒的青石古道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恣意生长的一枝一叶仿佛都在讲述着这里苍翠如昔的传奇。

  同一时间,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的南河湿地公园内,蓝天白云倒映在万顷碧水之中,偶有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密林环绕湿地”的独特景观吸引着市民们早起晨练,将身心置于这城市环抱中的生态氧吧中。

  远山叠翠,朗朗晴空,良好生态环境让广元美好如画,更成为群众的“幸福增长点”。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近年来,广元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以美丽广元建设为总牵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让“生态绿”成为城市底色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绿色生活,全民行动。”“节能尽一份力,降碳多一份心。”……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在广元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来到百姓身边,倡导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广元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近年来,广元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市“1345”发展战略重要方面。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将推进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作为“三个转变”之一、将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作为全市“五大目标”之一统筹安排部署,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压紧压实。

  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生态环保工作,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实体化运行。目标绩效部门每月调度通报项目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综合督查。

  此外,广元市还通过常态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推进嘉陵江上下游全域协同保护,启动编制美丽广元建设战略规划,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让绿水青山常在,是我们每一个广元人的共同追求,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广元市民梁伯洪说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广元儿女崇尚的新时尚。

  让“古柏绿”得以代代相传

  “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要问最近广元哪个景区人气最旺?翠云廊剑阁段一定榜上有名。

  翠云廊是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区域内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蜀道文化研究院院长蔡东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翠云廊从古至今延续的保护传统,以及从枝叶连理的“夫妻柏”延伸出立志扎根山区、服务人民的时代价值多加赞许。

  古柏缘何常青?除了土壤和气候原因外,历朝历代官府均发布植柏护柏的政令,剑门山区百姓自古以来都把植树护路当作行善积德的义举等原因缺一不可。如今“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让古树历经风雨,将巴蜀古韵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广元市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严格翠云廊古柏保护,实行古树名木行政首长离任交接制度,出台古柏保护办法。2022年 1 月 1 日,四川省首部关于蜀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除将“县(区)、乡(镇)行政首长在离任时应当对古柏的保护情况进行工作交接”这一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外,还要求“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将古柏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古柏按照树干外五十米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古柏保护范围内从事除保护措施外的建设活动”,对古柏的保护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古柏的保护是广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广元市严格环境准入,启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积极担当上游责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取缔清退区域内10家柏木油炼油小作坊。坚持“清单制+责任制+红黄蓝”制度,全力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畅通生态环境问题举报渠道,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建立接待日制度,采取现场接待、视频接待等方式开门接访。

  让“江河清”化作民生福祉

  芦苇萋萋,白鹭群飞。位于广元市的栖凤湖(嘉陵江广元城区段)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为老百姓带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今年1月31日,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2年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上,栖凤湖名列其中。

  栖凤湖,是2016年嘉陵江上石盘电航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截流嘉陵江、南河在市城区段形成的水域范围,是市城区60万市民生活休闲的亲水平台。

  为了保护好嘉陵江的“一江清水”,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广元市将栖凤湖水环境整治纳入民生实事,通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落实河湖沟渠一体治理、水岸生境一体保护,在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同步改善,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繁荣发展文旅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实现城市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走出了一条“治水为民、水清城美、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

  全市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综合施治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巩固东河、西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深入开展白龙河、插江等小流域专项整治行动,“一口一策”推进嘉陵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142个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镇14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13条。新增实施5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市7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创新实行断面水质ABCD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水更清了,天更蓝了。通过突出重点专项攻坚,污染防治更加精准,广元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如今的广元,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绿色生态”成为这座城市更加靓丽的名片。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筑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加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广元各地引发强烈反响。广元市将牢记嘱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贡献力量。(图片由广元市文明办提供)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