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手机

婚宴“瘦身”难?厉行节约应成社会新“食”尚

2023-09-18 09:16: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手机

  “很多菜都没动几筷子就被倒掉了!”赵女士本周六参加了一家在成都四星级酒店举办的婚宴,摆了近40桌,一桌10人。开席一个小时后,许多客人便离席,赵女士发现桌上的烤鸭、东坡肉等热菜几乎没动,20多道菜成为了摆设。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将矛头直指婚宴餐饮浪费。《通知》指出,将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引导协会发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加强部门监督指导,多管齐下制止婚宴浪费。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节假日往往也是“婚礼黄金周”,不少餐厅流量激增。婚宴餐饮浪费现状如何?记者走访了成都不同档次的酒店餐馆。
  一筷未动 “剩宴”情况普遍存在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研指出,目前大型婚宴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9月16日,记者在成都高新区某高档酒店看到,有好几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其中一个宴会厅内摆放着20多张圆桌,宾客坐得满满当当。婚宴接近尾声时,大部分的桌子都有剩菜,有的菜品几乎没怎么动。很多已被打开、剩余超过半瓶的果汁饮料也被丢在桌上。
  这样的“剩宴”不止这家酒店独有。随后,记者又来到成都市建设路某大型饭店,该饭店里笑语欢声不断,客人们正在喝酒聊天,很多菜品都只夹了一两筷子。随着菜品越上越多,餐盘也堆叠的越来越高,有些菜只吃了一半不到就被撤下。
婚宴中大量可食用的食物被丢弃
  婚宴结束后,记者看到只有一位客人打包,不过打包的只有未动筷或者比较容易保存的菜品。待客人走后,服务员将剩余饭菜直接倒进垃圾桶里,“基本上是吃一半扔一半,十桌里仅有两三人打包。”该饭馆服务员表示。
  几名年轻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不打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碍于情面,二是考虑到卫生问题,“很多人围坐在一起,你一筷子,他一筷子,打包回家也没法吃。”
  不愿打包 “面子文化”在作祟
  市民徐先生不久前在成都锦江区某酒店举行了婚礼,面对999元、1098元、2098元等多个价位的婚宴包桌,他直接选了最高档的,“结婚摆宴是人生大事,只有‘硬菜'多才显得有诚意。”虽然担心浪费,但徐先生坦言,“其实999元的够吃,总觉得不好看,万一饭菜吃光了,或者档次不够高,担心宾客议论指点。”徐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桌菜浪费三成来算,他的婚宴就浪费了上万元。
婚宴中“舌尖上的浪费”已成常态(受访者供图)
  该酒店的工作人员说:“婚宴数量讲究‘点双不点单’,一般都会点得富余一些,如果是接待10个人左右,最起码要点15道菜。”被问及是否会提醒客人打包,该工作人员则面露难色,“如果反复提醒节约,有些顾客会很反感,觉得服务员多管闲事,我们也担心影响酒店口碑。”
  “还是有少数人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视为有身份、消费档次高的表现。”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子文化根深蒂固,讲究排场上升为攀比、摆阔气、炫富,觉得酒席是否丰盛体现着自身实力,“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社会风气当中,一些人也不会过分勉强自己把食品吃完,这就必然会造成浪费。”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婚宴浪费除了部分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还存在部分商家为了利益,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有的酒店不注明菜量,甚至会设定最低消费,“虽然法律在不断加大反食品浪费的力度,但婚宴文化的存在,会出现商家守法难、监管者执法难的问题。”
  婚宴“瘦身” 治标更要治本
  如何制止婚宴变成讲排场的“奢宴”?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把婚宴浪费列为监管重点,“我们会提前走访,加大对婚宴服务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监督设置套餐、服务员引导点餐、提供打包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从源头制止婚宴餐饮浪费。”
  不仅是监管部门在发力,不少餐饮企业也加入了行动。记者注意到,一些酒店对宴席套餐的菜品进行了调整,减少油腻硬菜,并免费提供打包盒、打包袋,“我们会对新人进行婚宴餐饮浪费提醒,也会提供统一样式的公筷、公勺,提高公共餐具使用率,避免消费者餐后因菜品卫生等顾虑放弃打包。”春熙路一家酒店负责人说道。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婚宴浪费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关键还在于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婚宴餐饮浪费细化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如今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反婚宴浪费工作落实落细,包括优化婚宴菜单、合理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鼓励婚宴服务经营者提供多种供餐形式、做好新人结婚登记时的提示提醒等,是杜绝婚宴浪费的重要一步,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减少婚宴餐饮浪费的行动中,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合力。
  “只有坚持合理消费,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才能喜上添喜。”该负责人说道。(记者 夏婉琳 摄影报道)

编辑:陈晓芸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