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别让电子产品抢走“双减”后的时间

2021-10-11 11:0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孩子刚上一年级,最近总爱眨眼、揉眼睛,以为得了过敏性结膜炎,治疗总不见好,就趁放假休息赶紧带来检查,想不到竟然是抽动症!”10月7日是“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排起了长龙,其中不少跟小星(化名)一样的抽动症患儿趁着节假日前来就诊。(10月10日《扬子晚报》)

  抽动症多发于低龄儿童,主要症状为四肢﹑面部﹑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如频繁地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运动性抽动,以及喉部异常等。抽动症看似小毛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由于孩子表现的异常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嘲笑,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缺乏,不乐于与人沟通,时间久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儿童抽动症往往在寒暑假、节假日集中爆发,因此寒暑假以及节假日结束以后,也就成了家长带孩子集中就诊的高峰期。在医务工作者看来,儿童抽动症的发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高频率、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所以,减少少年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有效减少抽动症的发生。

  这就引发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落实“双减”政策以后,孩子们的课后作业量减少,也不用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类培训,一到寒暑假或其他法定假期,就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这些由“双减”政策争取到的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支配,也就成了摆在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家长面前的一个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让电子产品抢走了“双减”政策为孩子们争取到的“额外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参加体育锻炼、户外活动,以及文体类的兴趣班,既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同时也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如果这些时间被全部或者大量用在玩电子产品上,则与制定“双减”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很多人对“双减”政策的理解,还是过于狭隘,认为就是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学科培训的负担,从而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样的理解虽然没有错,但不够全面,“双减”的“减”是手段,“增”才是目的,要充分利用减少作业和培训的时间,来增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以及参加各种兴趣爱好活动的时间,这才是“双减”政策最终所要达成的目的。

  “双减”政策很好,但要想“减”出成效,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引导和约束。(苑广阔)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