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 卡住“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的脖子

2022-03-02 10:2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记者2月28日从教育部获悉,经过各方努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不过,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各地排查情况看,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趋势明显,总体监管较为薄弱。(3月1日《中国青年报》)

  显然,无论是学科类培训出现“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还是非学科类培训升温之势比较明显,都是“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培训机构对既得利益市场难以割舍的反映。同时,这也是培训机构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双减”政策落实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甩出的一张“试探牌”。

  去年9月,教育部明确了学科类校外培训7种“隐形变异”情形,并指导各地建立辨别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监管执法。各地去年共发现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2200多项,今年寒假共查处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1042人次。这表明,尽管监管机构对“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查处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取得初步成效,可一些地方校外培训机构见缝插针,由“地上”转入“地下”,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问题,并未完全收敛。

  应注意的是,学科类培训依然存在“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与有些家长提高孩子成绩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高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关系到他们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与尊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想更进一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则是为了改变面貌,不拖班级后腿。与家长一样,学校和教师也希望能对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的学生拉一把,让学生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获得晋级、升学的优势……这些都是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在监管之外违规培训的现实土壤。

  据报道,下一步,教育部将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不断增强治理的精度和效果。这意味着,教育部门会严肃对待“隐形变异”违规培训,下硬功夫,打组合拳,增强震慑力,坚决维护“双减”政策成果,卡住违规培训的“脖子”,让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收到实效。

  “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行为的存在,少不了在职教师和取得教师资格证但不在岗教师的影子。为此,笔者建议,严肃查处“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要抓住教师资格注册的关口。可以设置“一票否决权”,暂缓或者取缔存在违规培训行为教师的资格认定和注册。让拥有教师资格证和有望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不敢参与到违规培训的行列。

  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培训机构办学证照的审核,将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行为作为审核重点之一,杜绝无证无照经营,如果有违规培训行为,可责令有证有照者停业整改,再综合其他惩罚因素,真正遏制“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行为,不断营造合法、有序、更加文明向上的教学培训氛围,让学生在公平、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同时,又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性、主渠道作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学科类、非学科类知识学习的个性化诉求,积极推动因材施教,尽可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对在校学习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卞广春)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