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为未成年人医美打好“安全补丁”

2022-03-04 10:3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高中读高二的明慧(化名)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在同学眼中,这是“天生丽质”,但她自己知道,这是“埋线双眼皮”加“开眼角”的“功劳”。这两项整容手术是明慧在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偷偷和朋友去一家医美诊所做的,父母发现后她已经做完了。当前,像明慧这样的未成年人整容者并不鲜见。容貌焦虑早已侵入未成年人的世界,整容低龄化现象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和纠纷不断增加。(3月1日《法治日报》)

  医美低龄化可以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令人担忧。整容手术的风险很高,未成年人的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整容手术很可能会造成难以逆转的身体伤害。有些整容手术甚至会演变成医疗事故,侵犯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益。医美整形也会引发未成年人的虚荣攀比心理,分散未成年人的学习注意力,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价值观养成。有些未成年人还可能会遭遇“套路贷”陷阱,陷入多重纠纷。

  当前,未成年人医美存有三个主要漏洞。一者,医美机构通过网络等媒介大肆进行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医美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医美宣传用语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不少医美广告含有夸大、虚假成分,对未成年人构成了欺骗、误导。二者,医美市场存在着“假机构、假器械、假医生”乱象,医美机构的整容治疗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医美机构存有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存有各种诊疗隐患。三者,有些未成年人背着父母等监护人做整容,或者先斩后奏,架空了监护人的监护权、把关权。

  针对这些漏洞或问题,有必要给未成年人医美打好“安全补丁”。去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了“医疗美容”“医疗美容广告”“医疗美容服务信息”相关概念,把医疗美容广告归入医疗广告范畴,并划出了医美广告的边界和底线,拉出了医美广告的负面清单,确定了打击违法医美广告的九项重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以此为指引,加强对医美广告乱象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医美虚假违法广告,规范医美广告市场秩序,净化医美广告环境,消减医美广告的负面误导效应,消减医美广告给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消费者造成的容貌焦虑。

  卫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还有必要加强对医美机构的排查、监管,全面取缔“假机构、假器械、假医生”,端掉医美市场的黑色产业链,把“劣币”逐出医美市场。在此基础上,对照法律和诊疗规则、标准严格规范医美机构的整容治疗行为,保障医美的质量和安全性。

  有人大代表建议,把未成年人整容区分为“医疗需要型整形”和“非医疗需要型整形”,并设定不同的门槛,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这一建议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前者指向某些因先天缺陷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必要性医疗整形,具有刚需属性,对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可以在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后者属于美容需要型整形,可以设定严苛的条件,甚至考虑划出全面禁止的红线。原卫生部制定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上海、广州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规定,都把监护人同意设定为未成年人整容的前置条件,在落实中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立法、修法或监管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医美的范围、条件等还有进一步讨论、完善的空间。学校、家庭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美容观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健康的美容价值观,远离不必要医美甚至是过度医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未成年人爱美没有错,但爱美要有度,爱美不等于医美。社会各界应该共担责任,引领未成年人走出医美误区,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墙,屏蔽医美侵权隐患,营造健康、安全的医美消费环境。(李英锋)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