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割除童书“毒瘤”需多方发力

2022-05-30 10:4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5月26日,因小学数学课本中插画人物丑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人教版插画更多问题随即曝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问题童书也被网友一并扒出。有网友发现,某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流汗啦!》绘本,也出现了卡通男孩拉着女生胳膊舔汗的图案,画面呈现的感觉让人不适。5月27日,《东方娃娃》编辑部发布说明称,已下架此书。(5月28日《成都商报》)

  无独有偶。5月27日,有网友晒出儿童绘本“扁鹊治病”的插图,不仅画风充满狎昵之气让人不适,且尺度大胆到令人错愕。图片显示,绘本中有女性身着肚兜,还有男性赤裸上半身坐在一旁。该绘本名为《万大姐姐有办法:三个医生》,被质疑“太露骨”,有读者曾在2020年评价称,“书内容马马虎虎,但插图实在太暧昧,根本不适合小孩看”。

  如果说教材的插图是“配角”,引起争议的是“美感不足”,儿童绘本的配图则是“主角”,如此低俗的图案,不仅有害,而且有毒。儿童绘本虽然不是教材,却是面向“3至6岁的孩子”的科普读物。它不仅可以用来讲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但是,儿童读物中出现像上述这样的低俗画面,则可能导致孩子盲目模仿,甚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儿童读物粗制滥造由来已久。近年来,媒体多次披露,部分正规出版的儿童文学或儿童绘本内容失格、三观不正、情趣低下,甚至存在情欲、暴力和粗口等情节描写。5月25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江西省儿童读物消费调查报告》,指出有的儿童读物存在不良行为诱导、粗俗用语、暴力倾向、篡改经典等问题。这些“带毒”童书,无疑会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报告揭示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针对童书出版市场现状,割除童书“毒瘤”,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一方面,强化对童书的法治监管。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有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坚持常态化监管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对童书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带毒”童书,对相关出版机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责并给予惩戒。

  另一方面,强化出版商的责任意识。儿童读物粗制滥造,一定程度上与出版商醉心于角逐市场份额,无视在内容上精耕细作、审校编辑不严等问题有关。儿童读物必须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决不允许在其中“夹带私货”。无论出于什么初衷,粗制滥造都意味着极大的风险。创作者和编辑人员也应跟上公众审美与社会观念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内容上精益求精、严格把关,对明显不合理、不健康内容,该删就删、该舍则舍。

  此外,把好童书质量关,社会监督不可或缺。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家长应通过反映、曝光、举报、投诉等多种途径,让“带毒”童书无处遁形,为儿童健康阅读保驾护航。(付彪)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