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将民俗融入幼儿课程,值得借鉴

2022-05-31 10:2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独具岭南园林气质的大门、青砖古瓦的建筑装饰、随主题变换的民俗主题大厅、小型猎德文化博物馆……基于社区丰沛的文化资源,自2014年建园起,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就找准定位,秉承“耕道、猎德、尚美”的办园理念,深入挖掘、整合、利用猎德社区民俗文化资源,以“根”的传统文化传承为理念,开发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幼儿园与社区融合课程,让民俗文化与课程水乳交融。(5月29日《中国教育报》)

  将地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一方面为民俗文化教育从幼儿开始找到了很好的载体,另一方面为幼儿学习课程赋予了接地气的鲜活内容。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将地域民俗文化与幼儿课程水乳交融,体现出幼儿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远见卓识,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

  现代社会需要终生学习。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目标:了解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文化。文化是在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我们应该看到,基于人在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迥然不同,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也会有所侧重。在幼儿时期,主要是观察生活、了解知识,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文化习得并无硬性要求,而是靠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在义务教育阶段,知识、技能与文化应是齐头并进;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知识、技能要求更高更广,同时随着“三观”日益塑造形成,文化气息也逐渐融入到人的精神气质之中。因此,对幼儿和儿童高谈阔论宣讲文化,不免有些“高大上”和曲高和寡;然而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俗文化讲起,幼儿“踮起脚”就能感知到,却是可行的。从这个角度讲,将地域民俗文化与幼儿课程水乳交融,无疑为“文化从娃娃抓起”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将地域民俗文化与幼儿课程水乳交融,可以进行适度拓展。幼儿园老师既要讲授地域民俗文化,也可揭示民俗文化的价值导向,以此对幼儿进行早期的思想启蒙教育。比方说,端午节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是对傲骨铮铮的知识分子的尊重,对正直、勇敢、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人格的尊重。清明不仅体现为慎终追远,人们也应当从大自然的风清气明中悟到人间大道是风气清正,做人亦要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教学不妨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由近及远。在时间上,从当下仍在传承的民俗到那些日益淡化甚至消逝的民俗。全面了解可为以后研究民俗文化乃至其他文化发展演变规律打好基础。在空间上,由本社区、本街道、本地区、本民族民俗,再推及到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习俗,这样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共性与差异。其次是由简到繁。有些民俗说法内容单一,有些内容复杂,牵涉很多方面的知识,由简到繁体现出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再次是浅尝辄止。无论是讲授习俗来历,还是分析习俗的价值取向,都不宜抽丝剥茧般深挖,只需点到为止。毕竟幼儿园教学面对的受众是幼儿,幼儿还不适宜展开深度思考。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知悉、守护和传承。从幼儿起就开始接触民俗文化,即是从小培养公民的文化认知、文化思想和文化感情,做法可取,前景可期。不仅如此,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如何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呢?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了解和理解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既能让祖国的花朵对祖国文化产生兴趣,更可为构建文化自信开掘源头活水。(涂启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