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教育时评] 用传统文化点亮课后服务,挺好

2022-07-15 09:3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金锣一响,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承德小学学生扮演的4头狮子,冲出去分两边拜狮。他们“追尾”“亮相”“麒麟跳”,阵型不停转换,全校师生掌声不断。近年来,承德小学赓续中华文脉,结合当地社会资源,引进醒狮、粤剧等项目,提升课后服务内涵。顺德区鼓励区内学校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开设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7月13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佛山市顺德区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这样的安排是适宜和妥当的。顺德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有内容、有内涵,而且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文体活动形式进行,把课后服务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这是对严肃紧张的课堂教学的有益调节与缓解,也是有一定含金量的劳逸结合。

  课后服务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延伸,它就应该与课堂教学适度分开。学生该学习时就当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该休息时就要进入休息状态,好好休息,这样学习时才会精力旺盛。假如不分早晚和时段,让学生一味投入学习,学习就可能变成负担,甚至丧失本来的趣味。当然,在课后服务时段,如果有学生主动咨询请教课堂学习上的问题,则应另当别论。

  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具有多重积极意义。首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人生丰富阅历的途径大概有三种,一为读万卷书,二为行万里路,三为从前辈或老师那里“取经”。顺德区各学校的学生当是从老师那里取传统文化的经。其次,可以涵养学生乡愁的源头。所谓乡愁,就是人们对故乡特定景象、风物、民俗、文化等的记忆。那些地方传统文化即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共同乡愁。一个人热爱家乡,进而会热爱民族与国家。乡愁是热爱家乡的精神密码,乡愁也是热爱祖国的精神密码。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与传统文化情怀。任何一个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人,是谈不上具有传统文化意识与情怀的。顺德区各学校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更是让孩子们了解认知传统文化,并在结合当下生活实际以及回望传统文化中建构对传统文化的感情,这就使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情怀有了坚实依托,有了情感支撑。

  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是值得肯定的探索方向。如今,华夏子孙正阔步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文化传承是民族与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们需要时时回望追溯,需要寻根,以便知道我们的来路,为不忘初心夯实文化根基。不仅如此,一个现代公民,除了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品德之外,尤其需要有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情怀。孩子们接触与研习传统文化,不失为一条重要路径。

  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后服务,也不能一哄而上,还是要因地制宜,考虑青少年学生的接受意愿,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一者,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了解传统文化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还要有所筛选,不宜全面灌输。二者,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根据他们的兴趣以及年龄特点,确定合适的宣讲内容与宣讲方式。(涂启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