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关注

[成长时评] 校园网络欺凌亟待多方位破解

2022-12-20 11:4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交模式的创新,网络欺凌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网络欺凌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视线,青少年无论是欺凌他人还是被他人欺凌,都难以掌握边界和分寸,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网络欺凌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网络暴力,比如曝光他人隐私、进行网络恐吓、超限度的语言攻击等。(据12月19日《法治日报》)

  正如专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交模式的创新,网络欺凌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有的学生遭受欺凌为例,“他们不但嘲笑我的长相,还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做成表情包。现在我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还有较多的校园网络欺凌都是在熟人的社交圈子内展开。

  可见,校园欺凌不能只关注线下,线上也不能忽视。而网络欺凌带来的伤害同样不能小觑。比如,被欺凌者遭遇孤立,或者因为害怕被欺凌而不敢上学,不仅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形成孤僻性格,有时还会报复在更幼小的学生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另外,那些施暴的学生也不排除会逐渐上瘾,愈发放肆。

  校园网络欺凌亟待多方位破解。教育部出台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就明确,校长是学生学校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当指定一名校领导直接负责学生保护工作,并明确具体的工作机构,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学生保护专员开展学生保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组建学生保护委员会,统筹负责学生权益保护及相关制度建设。所以,学校当落实好具体举措。

  从相关机制上健全。据报道,为防治网络暴力,许多国家针对学校和教育系统的网络暴力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政策法规和惩戒机制。澳大利亚建立了家庭学校沟通机制,致力于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减少校园网络暴力行为。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出台了中小学防止网络暴力的行动方案。这些均具有借鉴意义。

  对施暴者需要有惩戒机制。未成年人实施校园网络欺凌同样是违法行为。尽管我国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要求较高,但对施暴者也需要一定的惩戒。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专门教育制度和专门矫治教育制度,主要是针对刑事责任年龄不够,但实际实施了达到犯罪程度的不良行为。也因此,让这些制度发挥出功效来,也值得引起重视。

  此外,家庭教育与关爱也不容缺失。遏制校园欺凌事件,既需要各方履行好责任,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应该看到,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处理,被欺凌者精神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实施欺凌的学生心理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对于社交平台出现的欺凌事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以避免事态恶化。(杨玉龙)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