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红色旅游越热,越需要做好保护

2021-03-29 10:5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探访红色遗址,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春暖花开之际,很多人开启了一场属于自己的红色之旅。人们通过探访革命圣地,近距离学习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3月28日《光明日报》)

  众所周知,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底色,凝聚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自力更生等优秀精神品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秀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前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各地踊跃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让更多党员干部以及普通群众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值得肯定和赞赏。

  不过,红色旅游越热,越需要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因为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位于革命老区,位置偏远,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可能对红色资源保护投入不足,保护力量薄弱。近年来,个别红色文化遗存处于无人管、无人修的境地,急需修缮、重建,媒体对此偶有报道。比如3月25日《宁波日报》报道,宁波惠民村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堡垒村之一,然而记者打卡惠民村的古道时却发现,古道石阶损坏,断裂的石条、护栏被遗弃路边,路边的公厕已没了大门,蹲便器被丢至附近路边,让记者最为难过的是,古道上的吕云洲烈士像底座破损了也没人修理。

  同时,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还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缺位以及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低、开发利用粗放、配套设施跟不上、文化展示功能单一、公众保护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革命先辈先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的、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宝贵财富,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如果发展了红色旅游,后续管理保护却没有跟上,随着参观旅游的人数增多,势必给不可复制的红色旅游资源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当前各地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传承与发展的相得益彰。切不可片面地追求经济,导致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破坏。尤其要防止和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只重视介绍历史,没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利用资源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以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也忽视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导致游客只眷恋自然风光和其他人文景观,不知脚下的红土地上蕴含着无数英雄的感人事迹。

  当年的革命胜利离不开老区人民的奉献,如今发展红色旅游,既是学习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在一定程度也是回报、感恩老区人民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历史“搭台”,经济、文化“唱戏”,让人们既在旅游中体会和感受红色精神,又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愉悦心情。

  这就需要各地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从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向丰富内涵、优化服务、打造精品上转变,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努力使红色旅游由传统的“文物展览”向“文化旅游”转化,从单一红色旅游到综合旅游转化,促进游客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参与体验,完成红色旅游从静到动、从观光到参与体验等转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做到把保护放在第一,开发利用放在第二。(刘纯银)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