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感谢“就地过年”应有后续关爱

2022-02-07 14:1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今年春节,许多外地员工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留在当地过年,有的甚至坚持在生产运营一线。他们不仅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也为保障企业春节期间正常生产运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他们的付出和坚守,我们不但要说一声“感谢”,更应该将“感谢”付诸于关心、关爱、关怀他们的行动。

  年前,对响应“就地过年”乃至坚守工作岗位的外地员工,不少地方和用人单位纷纷出台政策,有的地方对春节期间不停工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现金补助;有的地方向留下过年的人发放消费券;有的企业发放“特别津贴”“满勤红包”;有的地方对留下过年的外地员工,在春节期间凭身份证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免收景区门票……凡此种种暖心之举,都诚意满满、实实在在,是对“就地过年”乃至坚守工作岗位的外地员工的现实关爱。

  现在,春节假期已过,怎么做好对“就地过年”劳动者的后续关爱工作?这显然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同样需要诚意满满、实实在在,让每一个响应“就地过年”乃至坚守工作岗位的外地员工,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心、关爱、关怀。

  做好后续关爱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其中的重要意义。响应“就地过年”乃至坚守工作岗位的意义,既有利于防疫大局,大大降低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年后复工稳岗,避免年前员工大量返乡,年后复工复产人手不够的“用工难”问题。

  做好后续关爱工作不能停留在慰问、调休等简单层面,而应从长效制度层面多探索、多着力。比如,对“就地过年”乃至坚守工作岗位的外地员工,地方相关部门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可予以长效的制度安排;作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可以在加薪升职、带薪休假、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通过制度关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使临时、短期的简单关爱上升为长效的制度性关爱。

  实际上,即便疫情结束,也需要许许多多外地员工“就地过年”以及坚守工作岗位。正因此,做好这项工作不单纯是今年的事情,也是明年、后年、年年的事情。将关爱“就地过年”劳动者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制度安排设计上不断探索创新,对城市、企业和劳动者均是一举多赢的好事。(孙维国)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