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在“闹元宵”的文化氛围中与时俱进

2022-02-15 11:2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每年正月十五,我国各地都有“闹元宵”习俗。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是一元复始,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故称为元宵节(上元节)。“闹元宵”,是家人新春团圆并相互庆贺的延续。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价值愈加凸显,元宵节“闹元宵”的文化也得到了充分挖掘。

  据传,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节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这种佛教礼仪节日,后来逐渐由宫廷传至民间,逐渐形成了春节过后的盛大节日。元宵节这天夜晚,人们合家团聚,共同制作元宵、吃元宵,并点起彩灯,以示庆贺。

  元宵节“闹元宵”,有许多可闹的过程和种类,需要有诸多充分的准备。人们走出家门,观赏新年中的第一个圆月,通过燃灯放焰、猜灯谜,显示月圆人圆、其乐融融和吉祥、喜庆、热闹、和谐的节日氛围。有的地方以元宵节为载体,举办庙会、灯会……许多“闹元宵”的活动或项目,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百姓“闹”的需要,许多人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元宵节中来,愉悦身心,分享快乐和幸福。

  元宵节“闹元宵”,要有传统气氛,也要“闹”出新意。元宵节与我国民间多少年来沿袭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样,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节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话题。民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才会越来越有活力,有活力的传统文化也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闹元宵”的文化氛围中与时俱进。“闹元宵”的另一层意思是新年已经过去,期待以更新姿态和成果迎接下一个新年。“闹元宵”是为过年画上句号,也是为未来鸣枪起跑。“闹元宵”可以发挥、拓展和强化元宵节的文化,保持民族特色,也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所有人初心不改,踔厉奋发,各尽所能,笃行不怠,砥砺前行,让中华文化更有底气,经济发展更有后劲,人民生活更有奔头。(卞广春)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