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希望老人”走了,希望之火不息

2022-02-17 10:4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2022年2月14日,被人亲切称为“希望老人”的周火生,在家乡江苏昆山辞世,享年88岁。就在去年5月,他还和近百名爱心志愿者来到安徽金寨县,交付爱心物资,走访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而那一次,刚好是他第100次走进金寨助学。得知周火生离世消息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转发他的善行义举,为“希望老人”送行。(2月16日《安徽商报》)

  在这位老人身上,有着怎样一种感人的事迹,引得无数人为之动容?用心承诺,花开有声,为信坚守,梦绕魂萦。在昆山,周火生是家喻户晓的“希望老人”;在江苏,他是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在金寨,他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周爷爷”。在开展捐资助学的20多年里,他踩着三轮车义卖图书,几乎跑遍昆山所有学校,先后100次前往金寨参与助学行动,总行程超过12万公里,将1200余万元捐助“希望工程”,帮助1300多名学生重拾书本……这些事迹,新华社曾经多次报道。

  周火生是昆山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退休前,他就时常思考如何发挥余热。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不应该有“退休”的。“我是一名党员,雷锋同志、陶行知先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他曾在一篇题为《向党递交人生答卷》的日记中写道:“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百折不挠,义无反顾,为革命老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老区人民走上富裕之路,竭尽自己力量。唯有这样,我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周火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93年,周火生在报纸上看到金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照片,题为《我要上学》,那眼神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深深地震撼了老人。他当即立下志愿: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了这个爱的承诺,周火生20多年如一日,从昆山到金寨,在这条点亮“希望”的路上,他走了整整100次——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兑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

  这种源于血液里的善行义举,为革命老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在他的影响、感召下,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金寨县16所希望小学面貌得到提升,1300多名受助学生重拾书本,其中130多人考上大学,还有6名研究生、4名博士生。同时,他的爱心行动带动了一群人,他们成立了“周火生工作室”“学雷陶基金”,通过线上线下售书等模式,募集更多爱心基金,将爱心火种不断延续,让爱心之路越走越远。安徽、湖北、河南、青海、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10个省的28个城市的贫困孩子被点亮希望。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周火生老人从花甲之年走到耄耋之年,心中始终秉持着作为教师的红烛精神,做好孩子们的“燃灯者”。多一些这样的“燃灯者”,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就多一些动力和希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火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明天,不辞劳苦、忘我奉献。我们要向这位点亮“希望”的老人致敬,更要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播撒爱的火种,“点亮”更多人的希望。“希望老人”走了,希望之“火”不息。(付彪)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