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与人为善,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源

2022-03-08 11:0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浙江杭州市一家花店因为免费打气这件事冲上了热搜。店门的拐角处,放了一个不起眼的黑色打气筒,玻璃门上还张贴着“提供冷热水 免费打气”的海报,这是小店自2007年开店以来保留至今的项目,一家小小的花店也因此变得温馨。(3月7日《钱江晚报》)

  附近没有修车铺,面对那些推着自行车的老年人,不忍心的花店老板开启了免费打气之路,持之以恒地坚持了15年。面对素不相识的路人,懂得换位思考、愿意体谅成全他人的花店老板,不仅切实地便利了路人,也让他们感受到陌生人社会的善意和温暖。说到底,“顺手的小事”看似举手之劳,却照亮了他人的精神世界。

  以前骑自行车的人多,这家花店一年要用坏20多个打气筒;近年来骑自行车的人少了,借用打气筒的人就少了,周边的邻居有需要的时候还是会来。“免费打气15年”也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生态,不变的是花店老板换位思考的体谅、将心比心的成全。

  除了给骑自行车的路人提供便利,这家花店也对过往的环卫工、协警等普通劳动者“温柔相待”,冬天提供热水、夏天准备凉水。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社会中,这位商家不冷漠、不势利,而是懂得尊重和善待每一位普通人,不管他们是不是消费者或者潜在的消费者,不管他们是否体面光鲜。

  朴素的“道义经济学”其实并不排斥商家牟利,而是要将牟利置放在道德伦理的框架之内,讲究“生财有道”;商家不仅要有“生存理性”,也要保持良好的声誉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这一切,在“免费打气15年”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花店老板对他人的善意和温暖,让路过的行人、周边的邻居逐渐成为他稳定的顾客乃至朋友。这就是对善良的回报。

  而且,面对江西老家一对辍学的孤儿,花店老板在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捐资助学,点燃了这对姐弟的“希望之灯”。把与人为善当成一种信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关爱和帮助别人,哪怕谈不上成功、谈不上富裕,一些人依然让自己成为“燃灯者”——点燃他人希望的灯火。

  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不少像杭州这位花店老板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不仅努力工作,也热爱生活,还将与人为善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免费打气15年”不仅是“道义经济学”的鲜活实践,也彰显了讲究“和合”的传统文化,还体现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

  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于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中;与人为善作为一种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实现“美好的相遇”,也让当事人从中收获了成就感、满足感,得到了激励和回报,实现了快乐式参与和助人自助。只要心中有善意和温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光源。(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