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草木有心”之类文化展再多一些

2022-03-10 10:5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期,中国湿地博物馆推出的“草木有心——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这场由中国湿地博物馆自主原创的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跨界型展览,选取《诗经》中涉及植物和动物的诗篇50余篇,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览模式,通过馆藏文物、动植物标本、图版手绘等实物展品,融合视觉、触觉、听觉效果,向观众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3月9日《钱江晚报》)

  “椒”象征着爱情,“荠”是孩子们的玩物……如果不读《诗经》,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根本不可能理解和知道。在很多人看来,“椒”指的就是花椒,“荠”就是荠菜,事实上,《诗经》中的这些植物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此,这种植物文化展,不仅是对植物的科普,也是对文化的创新传承。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很多诗句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唯美动人,穿透几千年的历史云烟,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就拿《关雎》来说,这首诗就是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生发出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描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将心思隐藏在动植物中,这是古人委婉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智慧。

  古代人们经常借用动植物来表达情意,这就导致《诗经》中的许多植物都不只是植物的名字,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刻和浓厚的文化含义和情感表达。

  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些诗句,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只知道诗句唯美,却不知其中蕴含的植物文化。如今,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通过动植物名称来解释古人的情感,必将能够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文学之神奇、传统文化之博大。读《诗经》的时候,不再浮于表面,还会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

  这种展览形式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既要善于借助现代手段,站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角度去策划和设计,也要深刻挖掘展品背后隐含的意义,找准结合点,善于做跨界文章。要会讲故事,要讲有深度有趣味的故事,这样才能吸引公众去了解和理解。(刘剑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