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善待工业遗产,让更多“老首钢”走红

2022-03-24 12:1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作为项目举办地之一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让作为工业遗产的老“首钢”,华丽转身“活”起来。首钢园重新开放首周预约入园人数逾2.4万人,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特色景观和人文故事,受到欢迎和追捧,也成为一个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新样板。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近年来,北京的首钢园、798,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佘山矿坑酒店,重庆贰厂,青岛的青岛啤酒厂等,不少废旧的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等工业遗产正在转化为文旅项目。工业旅游景观的逐渐走红,显示了工业遗产的巨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百余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中,我国形成和积累了丰厚的工业遗产“家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涵盖了古代手工业时期、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建国后至1960年代、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期几个主要形成阶段,覆盖了煤炭、冶金、机械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和国防军工领域。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记录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承载了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保护利用好工业遗产是弘扬工业文化、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体上看,近些年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既加强保护,又注重“活化利用”,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利用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资源,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等,培育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惠泽民生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

  但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老厂矿停产搬迁,造成工业遗产面临灭失风险。而在利用过程中对工业遗产核心价值把握不准,更使工业遗产有被二次破坏的风险。另一方面,无论是博物馆展出文物,还是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产,多是相关农业文明的,与工业文明相关的很少。

  工业遗产不仅具有明显的工业历史与文化价值,也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又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如何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处理好其中的保护与利用、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强化对遗产核心物项的保护、保留工业遗产核心价值,并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对其承载的优秀工业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命题。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一个突出问题是其产权问题。工业遗产所有权人对工业遗产保护负有主体责任,若产权不清晰则对其保护利用是个很大掣肘。也正因此,目前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条件,第一项要求就是要产权清晰,然后才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工业美学、艺术价值等。

  鉴此,要推动工业遗产的权属分离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可以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回购等方式获得闲置、利用率低的工业遗产所有权,同时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此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仍有进一步拓展的较大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宽路径、完善举措。制度层面明确其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组织层面成立保护利用专业性机构,规划层面有机融入城市修补与发展规划,资金层面构建金融保障体系,技术层面加强数字技术赋能,都是题中之义。(王志军)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