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守正创新,国粹变国潮指日可待

2022-03-28 11:2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作为国际戏剧协会创立的一个纪念日,该节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在西方国家,戏剧艺术主要被定义为歌舞剧、音乐剧和话剧。在中国,多数人认为戏曲才是传统的中式戏剧艺术。近些年,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持续推广,不仅老年人喜欢,年青一代也正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国粹逐渐变身新式国潮。(据3月27日中新网)

  经过千百年来的发扬光大,以及千百年来的推陈出新,中国戏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国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文明基因,人们能从多个层次和侧面管窥到中华文化的神韵与风采。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休闲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鼎盛与辉煌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令人感慨和唏嘘。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曲艺术需要传承发展,国粹需要重振雄风,在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让戏曲重新嵌入生活,焕发新的光彩,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尤其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随着歌曲和戏曲的杂糅融合,随着传播方式日益接地气,戏曲吸引了青年一代的青睐,这对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说唱脸谱》得到广为传唱,还是京韵大鼓版《指环王》的中西合璧令人忍俊不禁;无论是戏腔在歌曲里的充分运用,还是“上戏416女团”在社会上走红,都说明戏曲艺术只要坚持守正创新,时刻和时代同频共振,国粹变为国潮的美好,一定能早日“遇见”。

  处于众声喧哗的时代,戏曲如何不再“小园香径独徘徊”,而是以更加美好的姿势走进青年的心,融入青年的魂,值得思考。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因循守旧,而是必须将戏曲的传统元素和时尚因子相互交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持续在创作和传播上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戏曲艺术注入时代活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应是戏曲创作的基本遵循。因此,在让戏曲艺术传承与发扬光大中,创作者不仅要善于将保留下来的传统曲目得以最广泛地传播,还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富矿中挖掘素材,契合当代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审美需求,创作出好的戏曲。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用戏曲这种艺术形式观照现实生活,以吸引公众的关注。

  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平台,传统艺术可以更好地抵达年轻人,这也是传播方式的走心。“上戏416女团”之所以能走红,就是如此。这也给当下戏曲的传播提供了契机。《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抖音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90后”“00后”年轻人成为听戏主力,占总观众的52%……而京剧名家王珮瑜长期录制短视频,致力于让观众“秒懂京剧”;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表演专业2017级的梁颖,凭借黄梅戏翻唱短视频走红,也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参考。笔者希望更多戏曲名家能走进直播屏幕前,用自己的渊博知识和精湛的技艺去感染、去熏陶更多的人,在互动中让更多的人成为戏曲的票友。

  任何一项艺术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度,就会发芽、生长、开花。随着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随着传播方式的便捷化,戏曲艺术的当代表达已经硕果盈枝。期待更多人以戏曲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