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高校婚恋教育需构建婚姻价值体系

2022-05-23 10:5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日前,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了2021年婚姻登记数据。数据显示,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有专家表示,年轻人群对婚恋的困惑是导致初婚平均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轻人的婚恋困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晓冰认为,可以将婚恋教育纳入中高等院校教育体系,降低年轻人对婚姻的困惑甚至恐惧,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婚恋观。(5月20日《羊城晚报》)

  初婚平均年龄的推迟有诸多原因,比如教育时间的拉长、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婚姻预期的提高等,由此造成的群体性焦虑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区别于传统婚姻观的新型婚姻观。结婚意愿的降低,除了物质上和事业上的较多考虑,以自为我中心的价值观才是关健所在。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影响个体婚恋观的形成有三大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要让适婚青年打破自我设置的条条框框,勇敢地走向婚姻的殿堂,需要通过系统而专业的教育,使之形成健康的婚姻价值体系。

  为什么要结婚?如何看待和处理婚姻?对于很多青年男女来说,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没有经历过婚姻的实践,他们的经验更多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的“言传身教”,学校教育又存在很大的缺位,由此导致认知上的先天不足。应试教育挤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资源,无数人进入大学甚至社会,对婚姻的认知都一知半解,选择对象、夫妻相处、生儿育女等常识一片空白,既拉长了适婚青年接受系统知识并形成价值观的时间,又让他们错过了接受价值塑造的最好时机。一旦他们步入社会和职场,要么没有时间去感受和学习,要么会被非系统和专业的引导带偏。

  大学是形成婚姻观的最好时机,也是进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时下,伴随着初婚平均年龄的推迟,以及不婚不育的家庭日渐增多,此问题既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人的幸福美满,又影响到生育率的可持续和国家的人口战略,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婚姻观的塑造,消减群体性焦虑所导致的“恐婚”“恐育”,巩固既有的婚姻基础,不断提高结婚率,持续改善和降低离婚率。对此,在高校开展婚恋教育课是构建婚恋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与社会、家庭和个体融合贯通,形成体系化的价值塑造。

  高校婚恋教育课的核心在于,要教育广大青年男女正确看待和处理婚恋问题,并非以结婚为目的,而是做好结婚的准备和处理婚恋的各种状况。这既是一种人际相处的能力培养,也是如何与人共处的情感处理,更是对他人和自身负责的责任认同。只有意识到婚恋需要男女双方彼此负责、相互体谅、互相包容,在处理爱情与婚姻方面才会理智大于情绪,包容多于自利。

  要让适龄青年正确而勇敢地开展婚恋,就应当告诉他们什么是爱情、如何表达爱情、如何看待婚姻、怎么对待婚姻等。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婚恋教育,从而提高“识别爱、表达爱、维护爱”的能力,才能减少失恋带来的伤害,也才能在婚恋的最好时机勇敢行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