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走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明之路

2022-05-23 11:2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今年 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展现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中国之美”。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语境下,我们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更多的物种在神州大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为美丽中国筑牢生态基底。

  应对生态挑战,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始终站前排、走前列。但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更多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凝聚更大合力,增强全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严守“红线”,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堤坝。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只有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红线”、划出“硬杠杠”,才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筑牢坚实屏障;才能让生态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以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让多种生物拥有法律护身符,给各类生物留下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需要通过法律的宣传,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把建设生态文明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充分发挥法治在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强大力量。

  坚持久久为功,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之力”。塞罕坝从荒丘变森林,是几代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背后历经了几十年的抢救性保护。探索更好、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之路,需要保持更多耐心,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方面需要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度。鼓励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协议保护+激励资助+多元补偿”的生态保护新模式,形成良好的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保护的共同治理格局。一方面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系列科技创新行动,大力培养生物多样性创新性人才,持续为自然管理、环境教育等领域贡献后备人才。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让我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积土成山之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以积水成渊之功一点一滴地积累,走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明之路,创造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赢得健康发展的美好未来。(曹建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