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城市建设要多些“一米高度”视角

2022-12-06 11:0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导则》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一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广大儿童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环境和服务。(12月5日央视网)

  从一米的高度看世界,城市会变成什么模样?儿童和成年人在身心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性,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各地相关部门也要抛开陈旧思维,主动“放低身段”,以“一米高度”去衡量城市规划,评估城市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采取妥当方案构建儿童友好空间。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满足儿童成长的各类需求。这理应成为一种共识。

  众所周知,儿童尚在成长阶段,个头不高,视野较窄,思想单纯,体力偏弱,好奇心非常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可由于缺乏自控力,对危险隐患的判断不足,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属于最需要保护的对象。因此,在全国城市推广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必须立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一米高度”视角,给予儿童更多的爱心呵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忽略孩子感受的城市,缺少温暖与关怀,无法称之为现代化的文明城市。目前,各地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几乎均采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这样的标准远超儿童视野,难免会有遗漏的地方。比如,各地城市交通规划偏重机动车,人行道相对拥挤,过街路口混乱,车辆礼让行人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导致儿童上下学时缺乏安全感。在各地社区的公共空间里,儿童的娱乐设施偏少,安全隐患较多等。

  因此,各地城市需要以儿童为本,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做适当的调整,重新部署适宜儿童标准的设施。比如,可以用卡通、动物等元素设置儿童慢行通道,在儿童过街入口设置慢行标识和减速带,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在沿社区儿童主要上下学道路,以步行路串联社区儿童主要的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将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成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和设施,诸如挖沙子、玩滑梯、练攀爬、打球等,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安全的娱乐场地。

  建设城市儿童友好空间,需要提升硬件设施标准,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更多的便利服务,诸如儿童阅读空间、无障碍通道、亲子公园、城市绿地、母婴室、亲子卫生间等。软件方面也需要改进,比如,可以举办儿童书画展、市政开放日、声乐团、成长营、科普活动等等,让孩子们有更多学习、表达、成长的机会,更多参与城市治理的可能。(江德斌)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