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治理街头涂鸦不妨“疏堵结合”

2023-03-29 10:4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前不久,网曝上海地铁11号线陈翔公路站,一男子用喷剂涂鸦车厢。视频显示,车厢壁有多处橘色涂鸦,广播提醒“请乘客们尽快下车”。拍摄者称,喷剂产生的气味导致车厢里味道刺鼻,列车暂时停运,乘客只能下车换乘。随后,上海地铁客服回应,此事已移交地铁公安处理。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桥洞、栈道、站台底部等地,都是备受青睐的创作天地,有许多涂鸦爱好者和团队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作品。(3月28日《法治日报》)

  这样的任性涂鸦,不但对地铁车厢的厢壁带来污损和破坏,而且涂鸦所用喷剂散发的刺鼻气味,直接导致列车停运,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等待当事人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无独有偶。某社交平台近日的一段视频显示,天津市河西区中石油桥一处路标下的柱子上,被人涂上“老坦”字样,而“老坦”是天津方言,指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人,带有“瞧不起”之意。这样的涂鸦作品,很容易挑起农村人和城市人的对立情绪。

  街头涂鸦是一种舶来品,一方面,涂鸦艺术作为一种后现代边缘文化艺术,色彩跳跃,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具有蓬勃的原创力和表现力,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国外的街头涂鸦往往具有煽动性、暴力性、侮辱性或其他违法内容,而且通常是未经许可出现在私人建筑上,涉嫌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所以,街头涂鸦作品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

  根据我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否则,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换句话说,原则上,我国城市是不允许随便涂鸦的,如果涂鸦影响市容市貌,或是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还有在私人建筑上乱涂乱画,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寻衅滋事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损名胜古迹罪等。

  但具体到现实中,由于街头涂鸦从内容上看,确实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可以作为宣传和教育方式之一,加以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很多街头涂鸦都是在深夜或偏僻无人处偷偷进行,如果单纯依靠“围追堵截”,成本太高。这就意味着,对于街头涂鸦,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疏堵结合、分而治之。对于那些内容涉嫌暴力、色情、煽动性的街头涂鸦,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严加处理,不给涂鸦者任何侥幸。但是,对于一些正能量内容的涂鸦,则不妨加以引导,通过设立“涂鸦墙”,举办“涂鸦快闪活动”等,倡导健康的涂鸦文化,充分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同时,也给涂鸦爱好者提供合法的涂鸦空间。

  我国向来倡导多元文化并存,强调文化自信,那么,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宜一概否定和抹杀,而应当把其纳入法治和科学管理的轨道。在这个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和加强对合法涂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让涂鸦发挥其艺术价值,抑制其负面影响,彰显多元文化的魅力。(苑广阔)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