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绵阳】北川“智”“志”双扶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2020-05-28 10:1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五区合一”的地区。近年来,北川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实践中细化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探索出一条激励贫困对象主动作为,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的新路。2018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难题的基本做法

  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北川在将“劳动能力”作为识别贫困户一个重要标准的同时,加入“智”“志”考察变量,将贫困群众更加细化为四种类型,以此问病寻根,对症下药。

  (一)壮年贫困人口。第一类是年富力强并具备一定脱贫条件的壮年贫困人口。他们由衷羡慕别人脱贫致富的成果,也渴望自己生活质量能够提高,但由于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尝试的勇气,心存畏惧,害怕失败,往往消极被动等待政府的帮扶,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出路。

  针对这类“路在脚下”却难于迈出第一步的贫困人群,北川依托“扶贫专班”“农民夜校”等授业解困机制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开拓眼界,增长本领,树立信念,并按其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解决方案,通过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县内务工、居家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六种方式助其迈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二)青少年贫困人口。第二类是不具备完全劳动能力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成长环境和身心年龄所限,他们对自身贫困的现状和原因尚缺清晰稳定的认识,并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和影响,一旦养成甘于贫困甚至“命定天生”的消极信条,很可能自甘堕落影响一生。

  针对这类年少懵懂的“可塑之才”,北川以“控辍保学”、“免费教育”和“送教上门”三大行动强力出击,全面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免费营养午餐等教育扶贫政策,誓将贫困代际传递之根彻底斩断。而青少年作为贫困家庭的重要一员,其学识的增长、信念的塑造、思维的拓展又反过来带动整体家庭活力的增强。

  (三)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第三类是完全失去劳动能力,身患残障、重大疾病和年老体弱的困难群众。北川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仅地震致残就达1725人,持证残疾人总数达73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473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2%。此外,全县因病致贫占贫困户总数近1/3。这些困难群众由于丧失自我劳动能力,深陷贫困泥潭而无力自拔,多数寄望于政府兜底帮扶;但也有部分此类群众身残志坚,勇于和命运作斗争,其典型榜样力量更具感染力。

  针对这类深陷穷魔、难于脱身的“硬骨头”,北川加大投入,施以更多爱心、耐心与恒心,在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五大防线保其及时有靠地看病就医的同时,还大力做好心理辅导、抚慰工作,并鼓励那些身残志坚的贫困群众投入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四)“老大难”贫困人口。第四类是从第一、第三类析出的贫困懒散“老大难”。他们的“难”不在技术能力,或者说不仅仅、不重点在外部问题,而是真正的内在“志短”:他们有的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有的以贫困为要挟、以脱贫为要价,还有的享受“坐吃等靠”不愿主动“摘帽”。这类贫困人口虽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坏,如任其自由发展极易造成示范效应,带来“你穷我也穷,比比看谁穷”连锁反应。

  针对这类极个别现象,北川综合利用多种解困方案,下“绣花”功夫展开多对一帮扶,组织专人专事专办,从根本上做其思想工作,甚至身体力行带动他、感染他。积极为其创造学习、工作机会,使其尝到自力更生的劳动甜头和自身成就感、满足感,并长期关注,长久施策。

  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特色与成效

  (一)以“四个引领”推动树立理想信念

  1. 坚持理论宣讲引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迅速准确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的政策,阐释党的理论,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

  推广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乡贤人士,以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凝聚人心,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脱贫攻坚说变化、感恩奋进跟党走”大宣讲活动,挑选一批致富能手、农民党员、乡贤代表组建20个草根宣讲团在全县各地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人说身边事,6000多名群众广受鼓舞和启发。

  3. 坚持心理教育引领

  坚持扶心态、扶志气、扶信心。开展贫困人口心理疏导10000人次,提升贫困人口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帮扶干部经常性与贫困户“拉家常”、“谈感情”,不断“讲道理”、“说事理”,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户树立正确心态和脱贫信心,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4. 坚持“带头人”引领

  北川设立2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计划,鼓励300余名科技人才投身基层一线。深入开展“十大脱贫攻坚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带动50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聘请1000余名技术专家、致富能人等作为“农民夜校”“大讲坛”教员,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技能提升、创业规划等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的新型农民。

  (二)以“三大行动”推动改变行为习惯

  1. 开展乡村礼仪行动

  发挥乡村礼仪在农村立身处世和处理家庭矛盾、调和邻里纠纷中的“润滑”作用,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行动。从迎客、待客、送客、家庭长幼、邻里相处等方面编写“乡村礼仪三字经”,印制《文明新风进农家宣传手册》和《农户待人接物规范及清洁卫生标准》宣传画各60000余份送发农户,培养农村群众养成良好的律己、敬人、移俗习惯。

  2. 开展乡村清洁行动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围绕“家园、水源、田园”大力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每年投入1000万余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有垃圾转运站、配有保洁员,乡镇有垃圾处理厂、配有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同时,从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等方面编写“乡村清洁打油诗”,培养群众爱护清洁的自觉习惯。

  3. 开展乡村健康行动

  以科学、卫生、健康为重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活动,引导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全县310个村均设卫生室,为农村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体检,深入开展农村义诊活动。自2014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120余万元免费培养两批村医100名。

  (三)以“三大活动”推动美化乡风民风

  1. 强化感恩文化教育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说变化,感恩奋进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143场次,覆盖22个乡镇311个村,以充分展示广大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感恩奋进摆脱贫困的艰辛历程为主线,用活泼生动、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的重要意义、良好机遇,宣传我县脱贫扶贫政策、举措和成效,激发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纵向比较、横向看齐,让群众在对比中感恩祖国,感恩人民、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载体,编排展演以感恩为主题的小品、快板、相声、舞蹈等文艺节目,教育广大师生和家长知恩感恩,回报社会。

  2. 推进村民自治活动

  建好 “一约三会”,推动移风易俗。各村根据实际情况,从赡养老人、保护环境、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节俭等方面制定文字简单、通俗易记的村规民约。每月开展一次“村民议事会”,充分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积极管理村级重大事项;每季度召开一次“道德评议会”,把村里的好人好事、生活陋习放到“道德点评台”,让大家一起评论、监督,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管”;每半年召开一次“红白理事会”,对本村婚丧嫁娶事宜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重点解决铺张浪费、高额人情等不良现象。

  3.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北川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近年来共评选各类“北川好人”1200人,推荐评选“绵阳好人”30人、“四川好人”22人,“中国好人”3人,拍摄《脱贫攻坚宣传片—榜样的力量微电影》2部,其中《独臂天使—全国美德孝心少年李瑶》获得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三等奖”,《一抹倔强的羌红——中国好人仁昌会》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明网等主流媒体收录展播。利用县内、外媒体广泛宣传、树立时代楷模;举办“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评选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河流山川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超过20000余人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三、巩固脱贫成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对策

  以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为契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围绕感恩奋进开展传习理论、传习政策、传习价值、传承文化、传扬新风、传授技能、传扬法治七大文明实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深化文明实践传习理论

  一是深化“结亲帮万户 奔上小康路”志愿服务活动,分行业分系统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团,把党的方针政策有效传递到基层。二是组建“草根”宣讲团,依托农民夜校、院坝会等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办“大禹智慧讲堂”,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三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传播媒介,推行“菜单式”宣传模式,使宣讲形式更具有普及性。

  (二)深化文明实践传习政策

  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将宣传宣讲融入民族习俗、生产生活,以鲜活事例开展“故事式”宣传;融入文娱节目、文学创作等文艺形式,开展“演艺式”宣传;融入互联网技术,依托学习强国、天府科技云服务、绵州先锋、县融媒体中心等网络平台,开展“指尖上”宣传。

  (三)深化文明实践传习价值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家规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采取“议话坪”“转转酒”“院坝会”等形式,开展道德·法治评议活动,评议推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和“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议惩戒不孝顺、不诚信、不守法等失德失范行为,培育文明新风尚。

  (四)深化文明实践传承文化

  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大禹祭祀、羌历年、沙朗节等传统节日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等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以红军碑林、北川新县城、吉娜羌寨3个省级爱国主义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羌族民俗博物馆等11个市县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传播红色文化、抗震救灾文化、廉洁文化;以禹风诗社、县民族艺术团等文艺社团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传播禹羌文化。

  (五)深化文明实践传扬新风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等行动。针对性地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十大行动”。

  (六)深化文明实践传扬法治

  深化“三三四四五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经验,传承羌族人“议话坪”调解习俗,化解民族矛盾;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设“心理警务”服务,为群众减压、调整心态;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利用“人熟、地熟、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高站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高力度促进民族融合。

  (七)深化文明实践传授技能

  一是技能人传承技艺。组织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开展羌绣、草编、竹编、羌笛、口弦、面塑等羌族传统手工艺培训活动,助推“传承队伍”融入新鲜“血液”,运用“新媒体+羌族传统技艺”带动村民居家灵活创业就业。二是年轻人激发活力。紧抓季节性回乡、服务性下乡、扎根式返乡“三乡”年轻人才,鼓励他们把“外面世界”的新鲜事物、先进观念、前沿技术带回乡村。三是带头人推动发展。打造乡村发展“带头人”,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以奖代补”“奖优行动”“金融担保”“政府投资”等基金帮扶,引导他们开动脑经挖掘多种渠道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奔康。(北川县文明办)

编辑:刘亚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蓓蕾花开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