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陶西江:凡人善举,传递助人为乐正能量
2025-08-06 18:12:00 来源: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
个人简介:
陶西江,男,汉族,现年43岁,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仁义村,目前是江鱼郎岛休闲有限责任公司法人。
事迹简介:
陶西江,出生于1981年9月20日。
他是冬夜的平民英雄,当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毫不犹豫地冒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跳水救人。
面对疫情,他逆行而上,成为一名勇敢的志愿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
自然灾害来袭,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他奋战在一线寻找生还者。不畏艰难险阻,不惧余震威胁,他在废墟中穿梭,只为给受灾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正文:
2024年12月的冬夜,陶西江毫不犹豫两度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成功救起了一名落水者,他的善举不仅展现了非凡的勇气,更体现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他是冬夜冒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跳水救人的平民英雄;他是以诚信为本经营钓鱼场的公司法人;他是邻里矛盾纠纷的热心调解员;他是面对疫情时逆行而上的志愿者;他是面对自然灾害七天七夜奋战在一线寻找生还者的英雄。
深夜跳水,勇救落水女子
2024年12 月 4 日22时左右,陶西江的妻子起夜上厕所时,突然听到急切的救命呼喊声。她连忙叫醒陶西江,两人匆忙打开门,听见河中有人在呼喊救命,看见路边有两人紧张地望向河边,询问得知府河内有人落水。陶西江返回家中寻找手电筒,紧接着从府河2号拱桥跳下,试图救人。可河水湍急,流速很快,落水女子被河水冲到远处。陶西江立即上岸,奔跑至刘家河湾拱桥处,从桥上跳下游向落水人员,拉住落水人员的帽子,将其扯至河边,然后潜入水中托举着女子让她紧紧抱住管道,周边听到呼喊声赶来的群众扔下救生圈和绳索,陶西江用绳子捆住女子的腰部,岸上热心群众共同将女子拉上岸,随后陶西江抓住绳子进行攀爬上岸。最后救护车到达刘家河湾拱桥,将女子送往医院。
陶西江义举很快在当地传开了。村民群众纷纷为他点赞,称他是“英雄”。但陶西江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我相信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伸出援手。”
逆流而上,勇担志愿者
疫情时期,陶西江第一时间站出来担任志愿者,在物资筹集回来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发放工作中,为村里的抗疫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将物资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挨家挨户地送到村民手中。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他更是关怀备至,亲自将物资送到他们家中,并细心地嘱咐他们做好防护措施,注意身体。
除了发放物资,陶西江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卡点值守工作。他每天坚守在村口的卡点上,认真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的信息,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工作。有时候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他总是耐心地解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陶西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人间大爱。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村民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默默付出,成为了村里抗疫一线最坚实的力量和最温暖的依靠。
自然灾害,摧不毁人间大爱
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来袭时,陶西江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他始终坚守在都江堰市中心灾区一线,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只为寻找那些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生还者。在前往灾区的路上,陶西江看到了一片狼藉的景象。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们在惊恐中四处逃窜。他心中充满了悲痛,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更多的生命。
到达灾区后,陶西江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废墟之中,仔细地寻找着生还者。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不放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生命迹象的地方。
在救援过程中,陶西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余震不断,废墟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缺乏足够的救援设备,他们只能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进行挖掘;长时间的劳累和饥饿,让他们的身体极度疲惫。但是,他没有丝毫退缩,始终坚持在救援一线。
在接下来的七天七夜里,陶西江几乎没有休息过。他饿了就吃一些干粮,渴了就喝一点水,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更多的生还者。
在这七天七夜里,陶西江的努力得到了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和感激,也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陶西江冬夜跳水救人,尽显勇敢与善良,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为生命带来希望。以诚信经营钓鱼场,坚守商业道德底线,是诚信的典范。热心调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传递着关爱与包容。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责任担当。在自然灾害中七天七夜奋战一线寻找生还者,坚韧不拔,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大爱情怀。他的行为是道德的光辉写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像陶西江这样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