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峨眉山市罗目古镇:激活非遗密码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绽放时代光彩

2025-06-13 09:39:00 来源:微峨眉

分享到手机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作为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峨眉山市积极构建“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今日聚焦罗目古镇,探访这座千年古镇如何以“绣花功夫”书写文化遗产保护的“峨眉答卷”。

  守护千年文脉,勾勒古镇焕新画卷

  在峨眉山市的青山绿水间,罗目镇静立千年,自唐代置县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古民居错落有致,石板路蜿蜒曲折,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街一巷都流淌着文化的血脉。穿榫斗梁、雕龙画凤的古旧板房,临河两岸的水乡景致,共同构成了罗目镇独特的文化风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重回那段繁华的茶马时代。

  面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罗目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宜居建设项目。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部分传统民居的外观修缮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还将用2到3年的时间,对古镇危旧古民居、主要街区进行精心设计、修缮和改造。

  “我们的思路是修旧如旧,力求恢复罗目古镇曾经的繁华盛景。”作为项目设计师,姚汇明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清晰规划。他介绍,项目主要包括风貌改造和景观河道设计,采用分期开发的方式逐步推进。预计2026年元月之前,将呈现一批经典的路线供游客参观。同时,项目还涉及约300户民居的修缮与改造,力求在保留古镇古朴韵味的同时,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感官体验。

  活化非遗基因,奏响文化传承乐章

  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罗目镇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培训等方式,激发民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全民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保护文物方面,我们平时会在街区进行巡查,对于需要修缮的房屋及时上报政府。”罗目镇青龙社区副主任李国慧表示,他们还会定期给居民做保护文物的宣传,增强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这种全民参与的保护模式,为古镇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罗目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十分显著。罗目莲箫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欢快节奏成为古镇的文化名片;手工酱油制作工艺则在老匠人的坚守中流传至今,始终如一的醇厚风味,使其成为市民群众厨间的调味佳品。这些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擘画文旅蓝图,共绘遗产活化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目镇将以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继续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时,罗目镇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智能化水平,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大保护格局贡献力量。(记者:牟雯静 庄少轩)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