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资中西岩摩崖石刻,藏着五代时期的故事

2025-09-01 10:55:00 来源:i内江

分享到手机

  历史文化名城资中,文化底蕴深厚。位于重龙镇御河沟的西岩摩崖石刻,主要部分完成于五代后唐时期,后世略有增补,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里的佛龛多、造型多、分布较广,是内江区域内重要的石刻集群。”8月28日,资中县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杨永康等文史爱好者带领记者参观了西岩摩崖石刻。

石刻佛龛。

  从资中尚河半岛沿沱江西行约3公里,西岩摩崖石刻便坐落于高耸的群山之中。从东往西望去,第一龛摩崖石刻的佛像虽风化较重,但坐佛手持法器、正襟危坐,法像庄严。

  继续前行,乐神、舞神、六臂千手观音等造像依次呈现,完整展示了该石刻集群的“众生相”图景。

千手观音石刻。

  最为奇特的是,西岩摩崖石刻中间最大的毗沙门天王造像,高五六米;造像左侧刻画东方净土世界,右侧刻画西方净土世界,上方两侧分别是听法众生造像,下方两侧则为供养人石刻。

  据了解,毗沙门天王又称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亦有“伞子天王”“财宝天王”之称,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也是佛教中的重要护法神。其造像身色如旃檀黄金,一面二臂,面色微怒;头戴饰有黄金与宝石的宝冠,身穿铠甲,身披缀满珍贵珠宝的长袍;右手持珍宝镶嵌的装饰之幢,左手持能变吐无尽宝藏的吐宝鼠。

精美石刻。

  石刻中最亮眼的是炽盛光佛造像,它是西岩摩崖石刻现存纪年最早的造像之一。在西岩29号龛内,铭文记载了前蜀武成二年(公元909年),资州郡守韩某为祈求“郡邑康泰,门宅安宁”,主持镌刻此像的史实。

杨永康介绍石刻。

  杨永康介绍,西岩摩崖石刻的主题造像承载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景,寄托着远离战争、无病无灾等愿望。“在御河沟两侧,造像超过200龛,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后人研究五代时期资中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内江融媒记者 邹明)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